【言情.军旅】岁月如歌(53)

作者: 军中曙光 | 来源:发表于2018-01-03 12:49 被阅读20次

53.部队的制式服装,是一种美;每一位军人,也都有着深深地军服情结… 

1988年七月开始,部队施行了军衔制。新的制服分为:礼服、作训服、常服等等。每一款穿在身上都是漂亮和威武,于是王森林和战友们都非常期盼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七月十八日,连队接到上级通知:要求每个人必须填写相关资料,开始评定军衔。

王森林在填写资料时,内心是高兴的。因为自己在七月初,就已经通过了一班班长的任命;不仅每个月能多拿几元的岗位津贴,而且这次评定军衔也会高上一个等级。

九月一日,连队首长为战友们授军衔;那一刻,每个人的心中都是充满着神圣的感觉!

领到军衔的战友,都积极佩戴起来,或照照镜子,或相互打量,都是止不住的开心…王森林的心情自然更好,同年的很多战友都是下士军衔,而自己则是中士军衔。

说起军衔,有两个小故事挺有意思。

一是王森林的姨父,曾在北京的军事机关上班,可在评定军衔的前几个月就已经退休。表姐来信说:在评定军衔的那段日子里,父亲总是闷闷不乐和唉声叹气;他老说自己退休的时间节点不好,没能赶上授受军衔…

二是部队的1号首长,曾经和手下的一位营级军官同往南京开会。因为当时还没有军衔,又因为那位营级军官身材魁梧,极富领导者的气质和风范,所以负责接待的同志撇开了1号首长,径直跑步来到营级军官面前:“叭”地一个立正和敬礼,并大声说道“欢迎首长的到来!”…据说当时的场面,颇有些尴尬。

自从施行军衔制以后,1号首长的心情很是不错。王森林后来听机关的战友们说,在授受军衔的初期,1号首长每天都身着笔挺的军装,在部队的大院中行走,而且明确规定:希望大家在称呼自己时,必须要在职务的前面,先加上军衔的称谓!

七月十七日,又有一批学习雷达操纵的新战友来到了连队。

七月二十三日的夜晚,和王森林同班的李旺生突然肚子疼痛,只见他在床铺上不停地翻滚、呻吟,虚汗也是不停地流淌…连队的卫生员束手无策,只好喊来高连长,并建议需要立即将人送往医院。

不巧的是,当天的生活用车正好已经下山。于是,高连长命令王森林带上一名新战友,前往巨石山道班求救。

两人在漆黑的夜里,一路小跑,丝毫不敢耽误,仅用了二十多分钟就赶到了道班。

道班的老班长和驾驶员,在得知他们的来意后,立即发动拖拉机来到连队;然后由卫生员陪护,连夜将李旺生送往了几十公里外的小镇医院。

后来李旺生说:自己当天晚上是急性肠炎发作,感谢道班人员和拖拉机的及时护送,再加上医院的尽力救治,方才捡回一条小命。

我国自建国以后,军队和人民的关系,都是最和谐的,也是最美的!

随着季节的变化,巨石山又迎来了最美的时节。

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诞辰六十七年的纪念日。玉田县麻纺厂组织干部职工,前来连队慰问学习。

七月十二日,玉田县一所中学,前来巨石山举行夏令营活动。

十月十六日,建南县第一中学前来连队,先是参观营房和阵地,然后举行了篮球比赛和联欢会。

其实在这个季节期间,因为“七.一”、“八.一”、国庆和中秋的来临,所以也是地方政府慰问最频繁的日子。

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于是,党和国家对于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也重视起来;尤其对于部队的官兵,积极提倡军地两用人才的培养。

印象最深的慰问是“八.一”当天,玉田县委、政府和民政局,携带大量了的慰问品来到连队;他们与连队组织了篮球比赛,并赞助了五千元——用于传授战友们银耳和香菇的种植技术。

八月初,连队派出老志愿兵费道全和多名战友,前往玉田县银耳种植基地学习。

八月十一日下午,外出学习的战友们学成归来,并随身带回三大车的银耳种植材料。

八月十二日,银耳种植基地派来十多位专家,帮忙连队布置银耳的种植,地点就在以前的报图室。

王森林因为是连队的战备技术骨干,所以没有参与银耳的种植,但他在闲暇之时,也会关心银耳的生长情况。

银耳种植的主要原材料是:木屑、菌种、营养液和专用的塑料袋。其中最紧要的是,温度和湿度的掌握。

开始的几天,一切似乎没有什么变化;但在一个多礼拜以后,渐渐长出嫩白的芽芽来;然后每天都有长大和变化,越来越是可爱了…

二十多天以后,整个报图室的房子里,是一层层的白色:株株小碗口大小,晶莹剔透、颤颤巍巍…煞是可爱和漂亮!

一个月左右,大的新鲜银耳,已经是海碗口大小,预示可以采摘。刀片轻轻下去,一朵朵洁白的鲜花骨朵,便已跃然掌中…接下来,就是太阳的照晒;若是碰上阴雨天气,则是需要进行人工脱水,因为新鲜的银耳特别容易变质和腐烂;但见新鲜的银耳,在经过阳光的暴晒,或是人工脱水以后,它们渐渐干瘪、抱紧,变呈微微的金黄;晒干保存的程度,必须稍稍用力便已裂碎便可。

连队种植银耳的成功,给王森林内心的触动很大,他于是给家乡的政府部门写了一份长长的书信:详细介绍了多种食用菌的种植,同时还寄回部分相关的种植资料。他当时很想为家乡人民的致富,尽一份自己的微薄之力,可惜后来,此信没有回音…

直至后来,王森林还特意安排,父亲结拜兄弟的儿子“大光头”,前来玉田县学习食用菌的种植技术。因为“大光头”家住邻县的山区,那里有着极好的自然条件;后来他通过免费和努力的学习,不仅自己致富,还带动了当地人的种植与经济发展。

                            上一章52————小说目录————下一章54

相关文章

  • 【言情.军旅】岁月如歌(53)

    53.部队的制式服装,是一种美;每一位军人,也都有着深深地军服情结… 1988年七月开始,部队施行了军衔制。新的制...

  • 【言情.军旅】岁月如歌(目录)

    【言情.军旅】岁月如歌(作者和内容简介) 第一部 初涉社会和成长(01——31) 【言情.军旅】岁月如歌(连载01...

  • 【言情.军旅】岁月如歌(80)

    80.真爱的力量无比强大,可以不惧艰难险阻,甚至可以穿越千山万水和时空!——人的一生可能短暂,但能拥有真心真意的情...

  • 【言情.军旅】岁月如歌(84)

    84.相逢相识的人,只要彼此都有最初的良好印象,那么接下来的相处便会容易很多,甚至会有似曾相识,或是相见恨晚的感觉...

  • 【言情.军旅】岁月如歌(03)

    在中国古代农村,大多数的人一生不识字,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但他们仅是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心体会和理解...

  • 【言情.军旅】岁月如歌(103)

    家乡和故土,最是难忘和留恋;很多人都说“家乡是自己的根”,也是心中永远的牵挂和温暖所在! 得知了所有的内幕和缘由,...

  • 【言情.军旅】岁月如歌(04)

    第四章苦难的岁月(下) 5.血脉亲情。 许是血脉情深,老太太自从出嫁以后,她和娘家人一直有着紧密的联系。娘家和婆家...

  • 【言情.军旅】岁月如歌(78)

    78.一个家庭给予晚辈最好的财富,不是取决于金钱的多少,而是良好的家教!——既要培养生活的理想和乐趣,还要具有健康...

  • 【言情.军旅】岁月如歌(79)

    79.人生起步的选择至关重要,若是选对了,一路扬帆,直至幸福的彼岸!若是选错了,终是一生的苦熬,得到的只是所谓的经...

  • 【言情.军旅】岁月如歌(82)

    82.任何的商业形式,都有淡季和旺季的区分;唯有人类的情感跌宕起伏,或在平淡中尽显真情! 离开建材店,已经临近下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言情.军旅】岁月如歌(5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mjh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