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很荣幸经过小孔老师的介绍,去到深圳千叶莲心理诊室参观并与创始人高总交流了一番,让我这个普通的心理咨询师对抑郁症有了进一步的认知。
在心理咨询的学习过程中,我知道对方如若上升到“病症”的情况,是一定要交给神经科医生来处理的,因为那时病人的脑神经已经发生了变化,诊断、吃药、临床观察,一样都不能少。
所以实践中虽然我接触了很多抑郁症患者,但是却并没有对他们临床的长期观察,经验相对还是少的,经验少,了解就会简单,适逢最近又有几位抑郁症朋友找到我,我就打算写点我所理解的东西,虽然简单但说不定对你会有帮助。
01 请不要给自己和他人随意贴上抑郁的标签
我记得我青春期的时候住校上学,一堆青春期少年们经常聚在一起,放个音乐,看着星空(那时又是《流星花园》很火的年代),然后动不动就感慨说“郁闷啊”、“迷茫啊”、“伤感啊”之类的话语,我不知道他们是为何说这些,但我知道自己说这些是因为感觉说了这些词就如同自己很有情调、很融入团队一样。
我在现在一部分人身上找到了这种感觉的影子:自己有个心理疾病好像就跟得上时代的步伐似的。
就像有来访者问我说:“果然,我是不是很不正常啊?”
我有时会很玩笑地回一句“太正常了,现在谁心理没有点问题啊”。
特别有时也会自黑一下自己“谁没有心理疾病会去当心理咨询师啊”。
玩笑归玩笑,只是想提醒很多人,不要动不动就给自己暗示这个心理病那个心理病的,我们心理不健康都是非常正常的,没那么容易上升到病症,所以真没必要给自己形成这样的心理暗示。
(关于心理健康不健康、正常不正常的解析,可以看这篇文章《“老师,我是不心理不正常?”“不正常很正常!”》)
自己不要随意给自己贴标签,那就更不要随意给别人贴标签——“你是不是抑郁了?”“他是不是抑郁了?”“那谁是不是抑郁了?”……
你可知道你的一言一行,都在无形中影响着身边的人,你是想传递恐惧还是爱?
所以请先过滤好自己的信用和能量,再传递给到这个世界。
02 你对患者最大的爱,就是接纳和允许他的状态
印象中我已经记不清接触过多少抑郁症患者了,有些伙伴抑郁好了,然后跟我聊他们之前发病的过程;有些伙伴是抑郁中,他们找我求助;还有些伙伴自然就是害怕自己抑郁,来咨询一些症状的。
形形色色的伙伴都有,毕竟每个人都不一样。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在给一位中度抑郁症患者咨询的过程中,我非常认真地共情陪伴,可是他却心不在焉——
要么瘫坐着、要么趴坐着、要么仰坐着、要么葛优躺……可无论他坐得多么舒适,都感受不出他内心有多么舒适。
最后他终于打断我说“果然别说了,你讲的这些道理我都懂,可是我脑袋想的却是如何从这个楼上跳下去,要不这样吧,你就跟我说一下为啥你啥也没有还活得这么开心呢?”
我愣了一下,然后再开始给他讲“为什么我什么也没有还这么开心快乐”的原因(额,为何写到这里有种自己很悲催的赶脚)。
这个个案结束后,我回忆了整个过程,听到他打断我后的那个“愣”,让我认真反思了一下:我们到底要如何陪伴抑郁症患者?
催促他改变?显然不行,你的每一句“你赶紧改变”背后,都是“你不够好,你这样我不爱你”的潜台词;
讲道理?也是不行,大家来说说,人间的这些大道理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呢?你讲一堆道理或许只会让对方更加陷入自我攻击然后抑郁的情绪越来越严重而已;
接纳、允许、陪伴?嗯,我目前觉得也就这样更加有效了。本身患者之所以抑郁,很大程度上就是很难接纳自己导致的,此刻你不用在他身边说“你要接纳自己”,而是说句“没事儿,谁都有情绪低落甚至想不开的时候”,很可能比前者有效更多。
而且插一句,很多时候你之所以让别人改变,是因为你内心受不了别人这样,所以需要调整的是你自己。
“接纳患者的不接纳自己”后,再去找专业的方法,才是解决的正道。
03 药物治疗&心理咨询,双管齐下有疗效
说到专业的方法,我觉得一定是道术结合,阴阳共存,才符合宇宙规律。
这里我粗浅地讲一下我的个人理解。
开篇我就说过,上升到病症,真的很严重的话,已经不属于心理咨询的范畴了(那时的患者也不会愿意找心理咨询师),要去找专业的神经科医生。
神经语言学中讲到调整自己的状态就是调整脑回路的过程,也就是我们的反应模式。
发生事情如果我们总是一个角度去想,就容易建立同一个神经反射回路,待发生很多事情时也容易走这个回路去反应,因为“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慢慢成了路”嘛。
如果这个回路健康还好,如果不够健康,时间长了就容易出现问题。
心理咨询是改变脑回路,但是你要给自己些耐心;药物治疗也是改变脑回路,不过就是省力些,速度相对快一点。
但是为什么只吃药的伙伴容易复发呢,就是因为这是被动改变,待好转后,如若你的思维模式没有变,发生事情习惯性地像过往那样想,那就又继续重建原来的脑回路了……
所以原来我都不建议患者吃药的,我觉得要从内心主动去改变,被动改变不是我要的结果。
然而这只是以我自己的角度在说这个问题。
曾经一位产后抑郁的妈妈找我咨询了这个部分,待我给她讲清楚后,她选择了吃药&咨询两者结合,她说她真的受不了要每天咨询、觉察、释放、消融,相比之下,吃药要轻松多了。
经过这个来访者,我才知道药物和咨询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不严重,当然可以不吃药,靠你的意志力去重建;严重的话,还是要去专业医生那里诊断,接受治疗再配合心理咨询会好很多。
04 正视病因、病症,善待自己与他人
我自己在考心理咨询师的学习过程中,对于这些神经症的内容很是感兴趣,记得这部分叫做《变态心理学》,考试的时候这部分的题一道都没错。
但真的也就只是个皮毛,真正从业是需要学历背景的,毕竟我这个半路出家的,咱就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就好了。
最后再啰嗦几句:心理病和生理病是一样的,我们不要戴有色眼镜去区别看待。
就像我们自己感冒了要用专业的方法去处理,身边人感冒了,我们也不会鄙视嘲笑他怎么会感冒一样。
抑郁症也就是一个像感冒发烧的病,只不过是心理上的感冒发烧。它有它自己的生病原因、生病症状、治疗方法、康复期,非常正常。
所以,还希望我们能正视这个疾病,给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关爱,关爱自己,关爱他人。
至于无论是得过抑郁症的还是没有得过的,都不能随便相信他们的话(包括我的)。
因为每个人的标准不同,感觉不同,别人的话听听就好,重点一定有两点:一个是学会感觉你自己内在的感觉,另一个就是学会寻找专业人士的帮助。
END
我是果然,祝福我们每一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