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3日学习小结。
股市打新
中国的A股市场里有一门“稳赚不赔”的生意,叫做打新,也叫做新股申购。
什么意思呢?
证监会批准了上市公司IPO申请之后,公司股票上市要定一个价格。这个价格和该公司的市盈率有关。证监会对这个市盈率有个上限要求,而市场(也就是广大股民)对于这个公司的市盈率有自己的看法,二者是不一致的。结果就导致了公司股票第一天开始交易的时候定价偏低,这个价格很快就会通过交易来修正,即涨涨涨,涨到大家认可的价格为止。
这就意味着,如果能在一个公司上市前就持有一定数量该公司的股票,一旦开始交易,就可以几乎无风险的赚取收益了。这么好的事情,谁不想参与一下呢?
那么如果很多人都想要参加新股申购,去获取这份无风险的收益,新股应该如何分配呢?
1.一种可能的方式是所有申请参与的人都平均分配,那么导致的结果必然是每个申请的个体都分到了很少,甚至因为股票到了1股就不能拆分,由于申请人数太多会导致无法均分。
2.另一种可能的方式是按照申请资金的比例分配,那么就可能导致资金量很小的股民几乎无法享受到这份“红利”,而越有钱的人或者机构就越容易吃到这份“红利”,造成了马太效应。
3.现行的方式是抽签,和资金量挂钩,资金量越大的中签概率越大。这样的方式,看起来还是资金量大的人会占便宜,有些不公平。
于是,就有了一个附加条件:“T-2日(含)前20个交易日日均持有1万元A股市值才可申购新股”。意思就是这些资金不是放到账户里就行,不能是现金形式,必须买成股票形式持有,而且不能为了打新临时买一下,打完就卖出,而是要买完持有一段时间。
这个规则的设计可以说是很有水平的。过去稳赚不赔的打新,现在加了前提条件要持有一段时间的股票。具体是什么股票没有要求,那么买入这些股票本身就叠加了风险,比如最后打新赚了钱但是持有的股票跌了赔了钱。所以大资金在抢夺这份红利的时候也有了掣肘,给小资金了一些希望和可能性。同时,这个制度让更多的人会选择长期持有股票,不随意卖出,稳定了市场。
学区房策略
我在之前的文章《学区房和学位房》里谈到过为什么学区房政策会推高房价。
“一个家长以20万每平方米的价格买了一个学区房,他给自己的孩子用了指标,上了一所好的公立小学。
等到孩子毕业了,他再以30万每每平方米的价格把房子卖掉。那么小学6年下来,可能这个家长白得了一个好的小学指标,还在房子上赚了一大笔钱。
在房价整体上行的大环境下,有这样想法的人们对推高房价起了不小的作用。”
低风险套利的风险
上面说的股市打新以及购买学区房,本质上都是因为政策原因人为压低了优质资产价格,创造了低风险高收益机会。
区别只是在于这个活动的门槛不同。
比如股市打新,一个股民买入1万元市值的沪市股票,耐心持有20个交易日,就可以申购1000股沪市的新股了;如果钱多一些,买入20万市值的沪市股票,就可以等1个交易日,申购1000股沪市的新股。
而套利学区房,如果在现在的北京,那么估计需要有1000万的现金,才能进入这个游戏。
有收益的地方,就会有人投入。当参与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利益也会逐渐的摊薄。逐渐地,低风险高收益机会变成摇号中签游戏。
而最大的风险,则在于游戏规则的改变。股市打新规则其实已经变过几次了,学区房政策的变化也是不可避免。想要参与游戏的人,需要预先考虑好其中的风险。
下面总结一下草莓今天的学习情况:
英语方面:复习了英语卡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