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变环境 就能改变行为
第三部分 营造路径;第七章 调整环境
1 先说结论
妻子说:“我的先生就是个顽固的人。”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李·罗斯在一篇著名的文章中,发表了他针对数十项心理学研究的调查结果。罗斯指出,人们大多有一种系统化倾向,会使其忽略塑造他人行为的情境作用。这就是基本归因错误,是指我们总喜欢把他人的行为归咎于对方的个人特质,而不是对方所处的情境。
很多时候看似是人的问题,实则为情境问题。不管你的角色是什么,都可以或多或少掌控所处的情境。
调整环境其实就是让正确行为更容易出现,错误行为更难以发生,就这么简单。亚马逊的“一键下单”功能正是绝好的示范。
面对人们的行为,可以从环境去分析,很有可能是环境促成得,而非本意如此。
改变人的行为,也可以运用简单的框架工具——哈顿矩阵。[10]哈顿矩阵帮助人们系统性地梳理问题,重点思考意外的3个阶段:事件前,事件中,事件后。
我们每个人都在对自己使用类似的小伎俩,试图把自己推向正确的方向。
简单的框架工具——哈顿矩阵。[10]哈顿矩阵帮助人们系统性地梳理问题,重点思考意外的3个阶段:事件前,事件中,事件后。
2 再说应用的可能性
5秒钟就能开始学习的书桌和资料摆放归档方法。
3 最后说案例与思考
慈善行为实验:研究人员为一场慈善活动,设计了两种宣传材料,一种简单,一种内容详尽(包括捐献活动地点的详细地图、对豆类食品罐头的具体需求,还建议学生们安排时间顺道经过特雷西德广场,这样就可以不必特地多跑一趟了。)。结果详尽说明的材料,接收者进行慈善捐赠的比例大约是前者得7~8倍。
l 整洁的书桌,清晰的学习材料摆放,如果可以在1分钟内进入学习状态,人是不是容易在学习上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
乔布斯好像说过,1秒钟的迟滞,也会让使用者走神,降低工作效率。
亚马逊知道自己希望用户做出的行为是下单消费,所以网站设计师就把这个步骤调整得更加简单。亚马逊尽量为用户清除购物过程中的障碍,使得人人可以接受(至少在推出“一键下单”功能之后便是如此)。亚马逊的这项功能,为公司带来总计数百万美元的收入增长。
护士的特殊马甲;
医院想要降低护士配药的错误率,初步判断减少外界对护士的打扰和求助会有帮助,于是制作了类似交通安全服的“给药背心”,专门给配药的护士穿,并告诉大家不可以打扰这样的护士。
结果是配药错误率降低了46%;
航空公司的“静默驾驶舱”原则
由于大多数空难发生在最忙乱也最需要紧密配合的起降阶段,因此航空业强制实行“静默驾驶舱”原则。[7]不论什么时候,也不管是起飞还是着陆,只要飞行高度低于10000英尺,驾驶舱内就禁止任何与飞行无关的谈话。飞机距离地面11000英尺时,驾驶舱成员可以天南地北地侃足球、聊孩子、谈论讨厌的乘客,但在9500英尺时就不能这么做。
一家公司的信息技术部门借用“静默驾驶舱”的概念来加快重要软件的开发进度。部门设立了明确的标杆:将新产品开发周期从3年缩短到9个月。在过去,开发项目如果面临期限紧张的状况,部门工作环境便会弥漫出一股越发紧绷的气氛。进度一旦落后于计划,人们总是习惯于打断同事手头的工作,请对方帮自己一点儿小忙;项目主管则是隔段时间就来巡视,要求大家实时汇报工作进度。结果,软件工程师受打扰的次数越来越多,每周工作时间也从60小时延长到70小时。大家都开始在周末加班,为的是有一个心无旁骛的工作环境。
部门领导决定做一项实验,规定每周二、四、五的上午是“安静时间”。安静时间就像是程序员的“静默驾驶舱”,让他们得以专注于手上复杂的代码任务,避免受到频繁打断而耽误进度。
节食者的头号信条:缩小餐具尺寸,使用小号的盘子、碗和杯子。这些外在环境的微小调整,会对进食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
笔者认识一个小伙子,他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把慢跑装备一丝不苟地摆在床前。如此一来,他第二天早上起床后就会更容易出门运动。另外一位朋友,非得把咖啡机设置好定时自动烹煮后才肯就寝,到了清晨,飘出的咖啡香气能帮助他战胜睡魔。还有一位女士,真的把自己的信用卡冻在冰块里面,这样每逢消费。
下属抱怨领导在办公室面谈时候,还在盯着电脑。领导把办公室格局改变,令自己在面谈时无法看到电脑~被动约束自己。
丹动用的手段更彻底。他买了一台旧笔记本电脑,删除所有的浏览器,更狠的是,他连无线网卡的驱动程序也删掉了。现在,每当他需要集中注意力时,就带着这台“史前机器”到咖啡厅或者图书馆,根本没有可能上网。丹在层层制约中获得了解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