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奶奶坐在背靠窗户的椅子上,身体微微前倾。她的眼睛比平常睁得略大了些,有点努力的样子,定定地看着面前一年才能见到一回的孙女。
孙女蹲在她跟前,仰着脸,朝着光线过来的方向,迎着奶奶的目光,静静地微笑着。
她们都没有说话。
这是一个冬日的午后,阳光微暖,泛着舒服的金黄色。吃过饭,我想陪奶奶聊会天。奶奶轻轻地说:“让我看看我孙女。”于是我在她身前蹲下来。之后的一刻,凝成了记忆中永恒的一页。
这一页如此特别,如此珍贵,不仅仅是因为现在奶奶不在了,使得它永久地唯一。每当我回忆起来,心里都会有很深的感动,也不仅仅因为那是我的奶奶,她把我带大,我们之间流淌着浓郁的情感。我觉得还存在某种更深的东西。
学习心理学之后,又有了几次类似的体验,在不同的课堂上。有时老师要求我们与同伴对视,练习用“婴儿的眼光”看一个人:尽力放下所有的概念、分别与评断,只是看着眼前的人。有时要练习带着爱心与赞赏的眼光去看,有时要刻意练习“慈悲”,在心里说:“TA和我一样,正在寻找生命的幸福,避免苦痛;我们都已明白生命中的忧伤与孤寂,正在学着了解生命……”
这样的对视一开始有些让人不自在,不同的练习也带来五味杂陈的细微感受。但是渐渐地,我越来越喜欢这样专注地看一个人,也同样喜欢被专注地凝视。毕竟,这样的机会真的很稀有。这样的奇怪练习,我看出了些什么呢?
专注的时候,思想会像烟雾消散在空气中一样了无踪迹,时间也好像停止了。如果时间再长一点,心再静一点,就发现个体的界线也消融了,没有“我”,也没有“他”,再也注意不到表面的分离与差异,好像有个更深的地方,我们在那里连接在了一起,我们也是一样的存在。
当回到平常的喧闹中,回头去看,恍然间觉得那种感受很虚幻,又不可思议,但是体验越多,越感觉没有办法否认它的真实。

后来,看到一个很美的比喻:每个人都像海面上的一座孤岛,我们形态各异,或隔着浅浅的海峡,或隔着广阔的海洋,但是,我们都是陆地的一部分,并且在深处是连接为一体的。记得看到这话时,我沉浸在很难描述的感受之中,有宁静,纾解,感动……很久都没办法说话,因为不想搅扰那时的感受。
我开始越来越多地在平常日子里看别人,就只是看,或者听。不是要了解和分析,而只是感受另一个生命的存在,就好像一朵浪花好奇地凝望另一朵,也倾听它的歌声。
有意思的是,每当对方感觉到我的目光停留,都会朝我匆匆一瞥,脸上是意外,疑问,或者尴尬。这都在瞬间划过,他们又匆匆溜走了。偶尔,会看到一个自在而友善的回望和微笑,很暖也很美。
你呢?也和谁专注地对视过吗?
但愿我们都有心情在人群中相视一笑,浅浅的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