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爱国而买国货,或许也是一种同样理性的投资性消费
近日,锤子科技创始人罗永浩在微博回答网友提问时回答称:(为了爱国而买国货)有毛病。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提倡理性消费,不提倡为了爱国而买国货,甚至是买“国产破烂”(当然也不提倡为了崇洋而买洋货,甚至是买“洋破烂”)。
对此许多网友颇为支持,觉得这种狭隘的爱国主义,不理智的情绪化消费不太可取。
不过,就笔者觉得,若是从长远上来看,为了爱国而买国货,对于消费者来说,或许也是一种同样理性的投资性消费。
一方面,各种现代产品和服务行业等大都是通过产业链的方式互相联系在一起的,消费者为了爱国而买国货,增加某些国产货品的购买后,比较容易通过产业链的传导而促进其供应链上相关产品、服务等发展,最终或许会提高消费者自身所工作的企业或所经营的生意之业绩,消费者就可能从中获得工资、资金、经营利润增加等回报。
另一方面,消费者为了爱国而买国货,相应国货生产企业上缴的税收就可能增加,同时通过产业链的传导,其供应链上相关产品、服务供应企业等上缴的税收也可能增加;而企业上缴的税收增加,国家政府财政实力增加后,或许就会进一步提高居民的养老金,医保补贴等福利支出,从而使消费者有机会在国家福利等等方面获得回报。

因此为了爱国而买国货,表面看是种情绪化、不理智的购物行为,但在实质上,或许就是一种更为考虑长远利益回报的潜意识理性选购。相反地,消费者理性消费,多购洋货,少买国货后,虽然在当前能获得质量性能更好的商品享受,但是在未来或许就难以得到上述好处,甚至可能通过上述产业链的传导效应,最终减少消费者自身所工作的企业或所经营的生意之业绩等,结果消费者自身利益受到损害。而从这个长远结果来看,所谓的“理性消费”,即使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也未必值得提倡了!
当然上述当前消费对未来利益的影响,也是相当复杂,比较长远的,因此就同其他许多投资一样,这种投资性消费也是有着相当风险,未必一定能获得充足的回报,短期内甚至会遭受一定的挫折、损失。而人们对于风险、未来利益的看法却是往往并不相同的,一些人为了长远利益而冒险投资的行为,在另一部分人眼里,就是“有毛病”了唉!
作者/陈健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