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感木时间写这个问题,专门写了一个小文,感觉木表达清楚自己的想法,因为那个小文只是分析了自己认为木时间写的深层次原因,并未从方法论角度分析如何应对“木时间写咋办”这个小命题。
“早上起床,站在窗前,20楼的高度让人很舒服的一览无余远处的青山,那时那刻,突然冒出来的想法是,青山深处是否有个安迪.普提科姆笔下的冥修中心或者禅院,如果有的话,都是些什么样的人在那里修行,又是出于何种契机修行,修行真的能带来心灵的改变吗!一连串的问题萦绕脑海,想着是时候再看看有关修行的书籍了。
有时候,会有飞机✈️从高空不时略过,望着渐行渐远的飞机✈️,在想,这架飞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飞机✈️里都是些什么样的乘客,奔波空中。
低头,会看到路上形形色色快递小哥匆匆奔波。”
我写下上述场景,只是想论证“木时间写咋办”的方法论,在践行读书写作这件事上,我们常听到是,有时间我也读,有时间我也写,木有真正践行,这里的有时间暗含着是永远木时间。
泰勒.本-沙哈尔在《幸福的方法》提到,有天,作者和朋友漫步一个风景优美的海滨小城,作者和朋友说,等我以后一定要来这个小城享受生活,朋友反问他,为何要等以后享受,而不是现在呢?是的!为何要等以后而不是现在呢!读书写作不亦是如此吗!
其实写作尊崇自己的内心就好,就是用最朴素的文字去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自己的思考,自己的心理活动。
在上一篇“木时间写咋办”小文里提到,其实不是木时间写,是源于内心的不自信,进而对写字有畏难情绪,有恐惧感。
写到这里,又想起多年前写字的自己,当年把关于亲情的亲人都写了一遍后,枯竭了,黔驴技穷了,有日,看到一本关于旅行的书,仿佛顿悟,黔驴技穷的自己是因为木时间旅行,所以木素材,所以枯竭。于是立马就把自己的QQ签名改为了当时很流行的一句话:要么读书,要么旅行,灵魂与肉体总有一个在路上。至今QQ还保留这个签名,我想这也是大多人的理想。此后多年,读书旅行湮没在有时间一定去做的虚无承诺里。
此去经年的今天,因生活突然闯入的变量,终于再重拾读书写字,兑现当年的承诺。
作为一粒粒小芝麻的普通人的我们,大可不必为自己设定门槛,看到啥写啥,想到啥写啥,可以接受自己文笔的不精彩,也可以接受逻辑的不通顺,因为写作和游泳一样,光说不练假把式,再丰富的游泳理论,不进到泳池践行都是虚无,只有践行才能成长,当践行写下的那一刻,已经战胜了自己,剩下的只需交给时间。
当降低对自己写的多好的期望后,会发现,自己其实本就不赖,需要做的只是自己看到自己!
简书说:创作你的创作!
樊登老师说:读书点亮生活!
微信读书说:你阅读的一大步,都是人类进步的一小步!
安迪.普提科姆说:知道自己一无所知也是知道!
我说:知道“木时间写”也是一种觉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