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这本书让我系统的思考了一下自己的爱情观
这部光芒闪耀,令人心碎的作品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纽约时报》
阅读本书之前
1、我对爱情的粗俗理解
爱情是什么样子?作为一个根本没有经历过几次恋爱的我来说很难描述出来,就像有人问我幸福是什么一样的道理。但在我印象中,爱情就一种商品。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因为爱情具备商品所有的特性,比如:
【1】爱情具有稀缺性,有的人甚至一生都不曾产生过此类感情。
【2】上流社会的人更容易获得爱情,自古名媛嫁豪门是一种既定事实。
【3】爱情是有用途的,不仅可以使人产生一定的喜悦之情,还是通往幸福生活的一种捷径。
阅读之后的思考
2、 思考各阶段的爱情模样
偶然的一瞥,成为这半个世纪后仍未结束的惊天动地的爱情的源头,是永恒的忠诚和不渝爱情的开始。爱情随时可以产生,但是还得认可的是它也随时可以泯灭。
剧照
爱情可以在人生的各个阶段产生,且均有独特的模样。青春时期的爱情总是一副楚楚可怜的样子,或者说模糊的让人看不透,它在心智尚未完全成熟之时产生必将会带有极大的危险(之所以这样说主要因为自己高中时因为早恋产生过一段时间的辍学,所以现在回想起那一段时间,早恋真的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这个时候的爱情按照我的理解之所以会产生不是因为我们需要一种寄托(有时候面对学习的压力互诉心情我们可能视为爱情)就是简单的喜欢对方的某一个点而已,面对另一方面容姣好,性格独特等都有可能成为一个原因。
但不管什么样的原因,终究是楚楚可怜的,因为我们不懂海誓山盟含义,却总以为两情相悦就可以乃敢与君绝。结果现实就是,纵身一跃,跳入其中的你,没有经历轰轰烈烈的爱情,却经历了失恋带来的熊熊烈火。
百度
青年时期的爱,有了点的具体模样了,它不再简单的基于理想化,而是加入了世俗的不再纯净的爱情,可这时期的爱情更让人信服。有人说这个时期的爱更多的可以用“性”来代替,是的,可这个性并不是你所理解的带有色欲的性而是包含的更多,性情,性格,还有感性,理性等等。
正因为,这个时期的爱情包罗万象,让人在追求的过程中产生执念,走火入魔变成了普遍现象。一个男人为了得不到的女人而选择自杀,抑或强行对女孩儿进行骚扰或人身攻击这样的故事屡见不鲜,人因爱情而产生的行为对对方造成的极端伤害,实属让人心颤。所以青年时期的虽然已经逐渐成熟,但是也要防备由此产生的偏执。
百度
晚年时的爱情更像一种保健品,让我们永葆青春,我曾多次有过“等我到了垂暮之年要有尊严的死去”这样的想法,看完此书我才懂得,原来这是自己的世界没有爱的体现。生命的存在价值,尤其是在垂暮之年,更能体现出来,生命是源于爱的外在形式。我们在年轻的时候为生活拼搏忙碌,苟活于世,在老年的时候,当岁月蛆食生命之光之后还有对爱的回忆完美保存,将是一种非常幸福的事情。
几个世纪以来,四季如常更迭,充溢希望的春天,承载激情的夏天…,每一年都如出一辙的重复。那么在无声无息而又不断重复的日日夜夜里,是什么让我们坚持,是感情。
感情是生命的另一种元素。喜、怒、哀、乐,这些都是我们聊以自慰的坚持。不卑不吭又对世间浮世无动于衷,是对生命最大的蔑视,在本书开篇就描述了这样的一个人,他选择了有尊严的死去。是呀,谁都不能将华美短暂的曾出现过的往昔凝固,只有不断的去爱,才是逃避岁月催人老的唯一途径。
3、 爱情与世俗的生活你会怎样选择
爱情充满新奇,生活却是平凡无味,前者理想化的,后者是现实化的。我觉得爱情是人生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给了我们难忘的记忆的同时更让我们平凡的生活脱离索然无趣的黑暗。很多人认为两者不会兼得,实际情况也是这样,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其实恰是生活的本质给爱情盖上了棺椁。
百度
本书中阿里萨的爱情刚开始满是诗意,一直伴随着甜蜜游行于与世隔绝的桃源之中,爱情伊始不带有任何的世俗,它是理想化的果实。陷入爱情的他让人感受到一种可怜,他写出了满纸诗情的情书,在夜晚浪漫地演奏小提琴,用包含爱慕的双眼追随着她的花冠女神,在等待回信的日子里,他开始变的寡言少语,茶饭不思。虽然这种卑微的爱情没能得到最美的结果,但是男主角却在心底一直保留着这份等待,不曾抛弃。
但是书中的女主人公,却在拒绝了阿里萨之后,和其他人结婚,过上了似乎是拥有爱情的生活。文中有这样的一段描述“她看见了他那冰冷的眼镜,青紫色的面庞和因爱情的恐惧而变得僵硬的双唇”。时间和距离并没治愈费尔明娜·达萨的青春妄想,反而是一丁点的世俗观念让之前她认为应当按照上帝的旨意去爱属于她的那个男人荡然无存。“在那一瞬间,她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对自己撒了一个弥天大谎。她惊慌的自问,怎么会如此残酷的让那样一个幻影在自己的心间占据了那么长的时间”。这样的爱情不存在,它是幻想出来的。“今天见到您时,我发现我们之间不过是一场幻觉”
有的人选择了理想化中的爱情,有的人选择了世俗中的现实,不管怎样,在我们垂垂老矣的时候,希望在想起来当时的这个决定,心中无懊悔、眼中无恨泪即可。
4、我的爱情观:长相守
剧照
【1】最好的爱情是长相守,而不是秦观所言的“又岂在朝朝暮暮”。很早以前,我就对爱有一定的思考,用两个比喻来描述就是,它是在雨夜电闪雷鸣时因惊吓可以依靠的肩膀,或是在岁月侵蚀生命时可以减轻疼痛的杜冷丁。
【2】对我来说,爱情必须具体,现实,否则它完全等于美丽的谎言。相比阿里萨,乌尔比诺和费尔明娜的爱情更加的具体,它是一朝一晚的相伴,作者并没有否定这种爱情。“他心理明白,自己并不爱他,同她结婚是因为喜欢她的高傲,她的严肃,她的力量,也是因为自己的一点虚荣心。但是当他第一次吻她时,没有什么障碍能阻止他们建立一份完美的爱情。在那一个晚上,他们什么都聊了,一直聊到天亮,就是没有谈到爱情,以后也永远不会谈它。但是从最后的结果看,两个人都没有做错”。他们的爱是迟钝的,带着世俗。乌尔比诺和费尔明娜因世俗而爱,因习惯而爱,在看似没有爱情的世界中却都离不开对方。
5、满是对爱的诠释
文章除了三者的主线爱情之外还有许许多多不一样的爱情,阿里萨父亲的“我对死亡感到唯一的痛苦就是没有为爱而死”的疯狂之爱,阿莫乌尔的隐秘之爱,还有林奇小姐的大胆之爱。
总之马尔克斯展示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所有的爱情方式:幸福的爱情,贫穷的爱情,高尚的爱情,庸俗的爱情,粗暴的爱情,柏拉图式的爱情,放荡的爱情,羞怯的爱情……而随着书中人物的遭遇,你也会跟着他们或喜,或悲,或无奈。
6、忠贞不渝就是等待
本书给我感动最深的莫过于阿里萨的忠贞不渝,即使在几十年之后的默默无声之中,他坐在自己孤独的桌子前,和费尔明娜共度她人生的片刻。阿里萨是可怜的,因为只有他了解自己的爱之深,到故事的结束,也没有其他人知道他在半个世纪的日日夜夜都在等他的爱情。
他大费周折将餐厅的大镜子买回家并不是因为那镜框的精雕细琢,而是因为镜子里的那片天地,只因他爱着的形象曾在那里占据了两个小时之久。我从没有如现在这样因一本书而被感动的留下刀绞般的痛楚,像是刚刚破壳而出的家燕,看见整个充满颜色的世界,听到四面吹来的风声时那不留神的第一声啼叫,满是对爱的诠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