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另有其人
从2019年3月开始,我们几乎一整年都在和小蛙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抗争。
他首次患上喘息性支气管炎是在3月上旬,此后在3、4月份间他频繁复发了3次。在这之前,我总觉得孩子生病是升级打怪,疾病来了认真应对之即可。但只从遇上了喘息性支气管炎这个“大魔头”后,我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着,对这个病的观察、护理和用药,以及排查是什么因素诱发他出现很严重的喘息症状。虽然身旁有资深医生随诊,但落到每一天的护理和用药剂量上,我们只能靠一场病一场病去找出规律。今年,小蛙得了3次喘息性支气管炎,并在每次患病过程中会经历复发的情况。在他患病期间,我基本都需要彻夜陪护睡得并不踏实。直到现在,我一听到他咳嗽,我的神经和情绪都会进入紧绷状态。因为只要他出现感冒、发烧的苗头,不到一天让人揪心的喘息就紧跟着来了。
在4月底确认他是否痊愈的那次看诊时,我挺纠结地问了医生一个问题。我问:我们是否需要为了他取消五一的新加坡旅行?医生给了我这样的反馈:他只是喘息性支气管炎,但即使到了怀疑他有哮喘或是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的程度,医生和家长要做的仍是合理用药、控制病情,去帮助他适应环境,让孩子能够正常的生活才是我们要做的。医生边说边为我们规划了每次短途旅行必备的药品名单。之后,每次出门我们都带着医生安排好的小药箱,它就像我出门前买的旅行保险一样,是我拖家带口出门远行的定心丸。
直到最近,小蛙3岁了。在深圳忽冷忽热反复入秋失败的11月,他再次感冒。庆幸的是,他这次的感冒病毒并没有诱发喘息性支气管炎。我陪他一起看医生的时候,医生听诊后特别欣喜地对我说,这次孩子状态真的特别的好,他感冒已经进入恢复期了;家长应对得特别好。在近一年的发烧、感冒中,这是他第一次抗过了病毒的骚扰没有出现喘息的症状。结束看诊后,他得到了护士姐姐为他专门挑选的、据说是味道最好的棒棒糖,他欣喜地问我:妈妈,我可以吃吗?我可以吃了吗?边说边开心地跳起舞。
此前,看过大小事儿妈写过这样的一段话,她说:“当家长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一个试错的过程。家长最爱吃后悔药,因为孩子只能长大一次,有点过这村没这店的意思,而且家长都习惯性扮演上帝,总觉得是自己的一举一动决定着孩子的命运,经常忘了其实上帝另有其人。好在那个上帝超级脾气好、有耐心、不解释、不后悔、该咋着咋着:我的心肌炎好了以后身体一直无恙,照样大吃大喝顺产生孩子;我婆婆的一儿一女长大后全都健康俊美;小姨的女儿今年考上了川大外语系,比她高一年级的儿时好友去年从四中毕业,高考失手,复读一年以后今年和她一起考进了川大。”
生活,仿若漩涡
最近,我们一家的周末活动排得满满的,朋友邀约不断。为了应对变化,我们把早教全移到工作日晚上;出游安排也已经排到圣诞节。身为每周四、五就要上线为娃子敲定具体行程的客服老妈子,我想了想,明明两个月前,我们的周末生活还是平淡无奇的:周六是游泳课和骑平衡车,周日是早教课搭上逛公园,然后结束。但是过着过着,怎么我们的周末生活就过出花儿了,时而上山下海呼朋唤友,时而在家烘焙手工集体开“战”。本来想着10月底的厦门之旅就是全年家庭旅行的尾声,不曾想12月份我们还会和好朋友们成群结队去珠海长隆看动物、去东部华侨城过圣诞。真是,万万没有想到。这一切的背后都是结交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互相借力协同同行、积极主动地规划一个又一个跟孩子一起狂欢的周末。我们,就像是一起踩下生活的油门,然后一切都开始加速、变化、升级成新的玩法,让我们感受生活跃升至值得“哇哇哇”惊叹的程度。
这样的感觉,也出现在我的家庭旅行里。4月,我计划年内出国旅行三趟,那时觉得已经用尽我最大的能量。但现在回头一看,我们今年光带着蛙就出国3趟打卡了9个景区,合着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陪着孩子走走看看:广州长隆 →厦门→新加坡→名古屋→京都→大阪→广州→厦门→珠海长隆→深圳东部华侨城;除了带孩子出行外,我自己也单独跑了五、六个城市,同样在出行中成长。最让我开心的是,明年有可能和其他家庭一起结伴出国旅行,我真是非常期待这种玩法。
这就像是,你做了决定,付之以行动,持续执行的过程中,某个瞬间你发现这用足劲的生活就开始带着你一起加速飞奔起来。而你也已然准备好了,完全沉浸且享受其中的蜕变与升级。这样旋涡,始终存在于我的工作中,它也让我的朋友圈越来越紧密,今年又在我的家庭生活里冒出了苗头。每每临近周末,小蛙都会激动地问我,这周末我们要去哪里玩?暖心的老朋友加上有趣的新花样这让我们一家家每周都乐得没了边界。说真的,工作-家庭生活-自我成长,这三条主线同时加速的感觉真的畅快。
残酷世界的真相
昨天,翻看手机里孩子的照片时,发现他从圆圆脸小短腿害羞的奶娃子,变成了现在能和我清晰发问、沉稳讨论自己想法的大孩子。育儿,与我而言,是在爱和家庭的根基上,用经历和体验去增强孩子“我能做到”的信念;也要言传身教告诉他这个世界和社会是怎么运作的,它的内核蕴含着质朴的人生道理。这是在告诉孩子残酷世界的真相下,帮着他找到做事情的初心、支持着他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努力经营生活。在这过程中,把父辈们的为人处世的准则和格局、家庭的美好和意义,慢慢灌输进孩子的价值观里,这是家教的意义。
我很喜欢旅行中的孩子,他们充满好奇时刻探索但又能够遵守秩序,是那种精气神饱满、交往起来让人愉悦的孩子。这呈现出来的就是“自由和纪律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孩子们生而自由,但需要在身边成年人的耐心和指导之下养成纪律性。纪律性不是出于服从权力,而是出于一个人内在的觉悟和控制力,使自己的欲望与周围环境的要求达成平衡。)” 这是我努力的方向。
在10月份的时候,我独自带着小蛙去了趟广州。因为交通原因,最后留给我们母子俩赶动车的时间并不多,我很直白地告诉孩子:我们时间紧张,我需要他的配合。一路飞奔的过程中,小蛙就是个沉着并独立做好分内事的孩子,除了给我喊几声加油外,他一句多余的话都没有全神贯注地听着我给出的指令。在车站里,有两段路是没有垂直电梯的,需要爬楼梯才能走到站台上。在这过程中,我把他从伞车上解绑下来,他立马开始扶着墙壁快速地爬起楼梯,全程也不掉链子。那时,我看着他小小背影,第一次理解了为什么我们要用心做好家庭教育。就像是木桶试验那样,即使是那块最短的木板最脆弱的环节,它也有足够的力量去抗住难关最终平稳顺利度过。
当然,今年我在失败的经历里学到的真相是:
-- 要坚持锻炼。当我因为工作忙暂停了私教课后,紧接着就得到重感冒,咳嗽咳了一个多月还未痊愈,并且因为咳嗽药的嗜睡作用我还把汽车给撞了。
-- 新习惯的养成,一段时间内只要坚持一个目标。今年我尝试的日更、感恩日记、记账等等,都没有坚持下来;唯一坚持下来的就是周更。所以,明年我只会为自己选定两个新的养成目标,但必须要坚持做到。
最后的最后,我的2019年还有个可爱的尾巴再等着我去创造,我期待着。我的2019年,我特别很喜欢,它真好。
我的2019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