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在睡前放下手机的时候暗自下决心“明天一定要好好安排时间!”但是第二天,一如既往地在朋友圈、微博、QQ、某宝上穿梭不停。
我们经常用“我刷微博是为了了解时事”来掩饰自己玩手机的动机,但是新时代的传统媒体以压倒性的泛滥资讯阻碍我们的理解能力,我们只是一味地吮吸媒体直接给予的观点。
包装过后的精美观点,目的在于让读者无需面对困难或努力,很容易就整理出“自己”的情绪,可以直接将观点打包进脑海。就像录影机接受录像带那样自然,这样看来,我们接收到的信息已经呈现了一种复杂、短时效的趋势。
再者,网络总是让人渐渐沉迷,逐渐迷失自我。我们在网络上看到的只是屏幕对方生活的光鲜亮丽的一面,美颜相机背后的容貌、朋友圈背后的经济压力、又或许是“哈哈哈”背后的“我好累”通通被掩盖起来。我们自以为别人的生活过得比我们好,我们在这样的自以为里反复地过着想要上进却无力行动的生活。

因此,焦虑也就不断地围绕着我们。
杨绛先生曾经说过:“年轻人的问题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日本作家松浦弥太郎也在他的书里说过:“那些经常受控于不安和焦虑的人,对未来往往有想太多的毛病。”
那么,应该如何减少焦虑、提高行动力?
1.停止过度思考(overthink)
过度思考的危害:蒙蔽你的判断力、阻止你采取行动、导致极端问题。以怀疑、不存在的障碍、消极的态度侵入你的大脑,侵蚀理性思考。
How to stop overthinking everything you do?
改变你做决定的方式。过度思考会让你处于停滞不前的心理状态,此时需要尽可能地了解自己,从自己的性格简单地分析所做的决定的利弊情况。
想一想总体规划,从更大的全局看问题。思考这件事时想想这件事对你来说重不重要,对自己的未来有没有帮助。思考不太重要的事情会助长你的消极想法,过度分析事情会让小问题看起来比实际大得多。
停止等待完美的时刻。过度思考往往是因为自己认为思考过后会有一个最完美的决定,事实上,任何事都没有最完美的结果,它只会阻止你去完成你很想做的事。
限定做决定的时间。这个时间的长短必须要与你这个决定的重要程度想符合,比较重要的决定可以适当限定多一点的时间。一旦时间到了,就不要继续分析下去,大胆向你最后做的决定迈去。

2.拒绝拖延
拖延的危害:不断放纵自己、堆积不良情绪、待办事项与日俱增。随着越来越多的事情等我们去做,慢慢就堆积了焦虑。
How to stop procrastination to keep action-oriented?
想要拖延之前拷问自己。“Can I do it tomorrow?”“No, just do it!”告诉自己,如果回答“yes”的话就是在不断放纵自己,假如现在没有做这件事的话,明天还得做。可是明天自己是不是还是会跟自己说“明天再来”呢?
想想最坏的结果。例如英语六级备考,需要背单词、训练听力和阅读、翻译和写作,假如自己没有一关关地去过一遍,考前势必会紧张。这就把焦虑情绪堆积到了未来,在焦虑情绪的包围下,甚至需要准备下半年二战。不想要尝试最坏的结果,就需要拒绝拖延。
给自己设置奖励激励制度。睡前明确地告诉自己次日起床洗漱完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必须在什么时间前完成。可以的话,继续安排第二件事。可以把奖励设置成“完成了,我今天就可以早睡”或者“完成了,晚上睡前我可以刷一集剧/TIMI/夜宵”。
3.形成规律性的生活
不规律生活的危害:计划容易被打乱、思想容易混乱、可能会造成二度拖延。
How to keep regular in your life?
尽量保持心情的稳定。心情舒适的安心入眠的基础,而好的睡眠是保证次日能够准时起床的前提条件。其次,晚睡早起往往无法给予身心一个高效接收知识的状态。
坚持早起,正确地开始一天。早起的主要目的是用来解决【自己必须完成但总是不想完成】的事,不想完成不代表完成不了,如果解决了一天中对自己来说相对比较难的事,后面的时间你将动力满满。
在日程本上写上待办事项、不可做事项。待办事项需要具体到时间段,例如,“阅读《通往奴役之路》-1小时”。不可做事项,例如,“朋友圈”、“微博”等等。

4.冲出自己的三观
长期处于麻木状态的危害:难以接收外界不同的信息、难以观察/反思/更新自己、长期待在自认为有在进步的舒适圈、生活逐渐单一
How to move forward to a more wonderful world?
阅读不同类的书籍。经验哲学家阿奎拉说:“我们精神活着的唯一目的就是超越精神”。社会观点类、哲学类、经济理财类、小说、散文,通通都是你去看外面世界的途径。
把思想专注于“超越自己现在所处的阶层”。例如本二学生可以往985/211考研,对自己的最低要求是成为比现在的学校更好的学校的研究生。专科生可以考虑专升本。
成为情绪、意志的主人。这是克服焦虑的终极措施。例如“超越阶层”不应该成为焦虑的原因,这些是大目标,你还应该有子目标,通过一个个子目标去靠近大目标,不可以一下子考虑得太远,在理想面前,专注于当下应该做的事和坚定自己的目标,以大目标为动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