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第十天(8月5日)

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第十天(8月5日)

作者: 玩子世家 | 来源:发表于2018-08-24 13:54 被阅读0次
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第十天(8月5日)

整个上午都在找博物馆,结果不是闭馆维修中就是只接待旅游团不收散客,一家也没去成。

迷迷糊糊(还是冥冥之中?)竟到了哲蚌寺跟前。

拉萨虽不至于高反,但是在没吃午饭的情况下顶着烈日骑行几小时,感觉快要虚脱了。

哲蚌不像色拉寺就在山底,它可是在山上,光是到大门就得爬一两公里的坡。

想着上面共享自行车应该不多,为了回程方便,决定把车子推上去。

到大门已累得满头大汗。

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第十天(8月5日)

门票60,不过五点以后只要10元。

对我来说,不过是到里面发呆还是坐在门口发呆的分别。决定等到五点。也就两小时。

五点一到,起身,出发。

里面一个人影也没有。

太阳耀眼地照在山坡上,云层反射出极强的光芒,黄昏看起来还很遥远。

两条路:一条大马路(盘山),一条小路(石阶)。

小路风景更好(又不是小红帽,难道还要怕大灰狼吗)。

刚开始没什么,离大门近,小路也很开阔。

越往上爬,小路越窄越陡。

莫名觉得路边山林里也许会突然窜出只老虎来。

不禁害怕起来,在这样黄昏将近的时候一个人上山是不是胆子太大了点?

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第十天(8月5日)

在半山腰坐会儿,看看还有没有人上山。

等了好一会儿,四周寂静一片,半个人影也没有,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路了: 这是通往藏传佛教最大的寺庙吗?但是抬头看去,那一大片白房子确实是在前方。

无可奈何,继续爬。

小路到顶,是一大片空旷的水泥地(停车场),站在那里往上看,哲蚌寺庞大的白墙建筑群已近在眼前。

又是一条小路一条大路,这回我选择大路。

不只是因为大路更开阔,而是路边的风景也不错的。

偶尔一两个做小生意的藏民从山上下来,卖剩的糌粑问我要不要。

我摆摆手表示不要。

彼此一笑而过。

路边的野花野草真美,忍不住想摘几支回去插瓶里。可是我的瓶在几千公里之外呢。

后面终于来了两个骑山地车的大侠,近到跟前看,三十来岁。

体力不错,这么高的山能骑上来。我连推上来都嫌费劲。

才刚高兴有伴了,但是一想,一会儿回去的时候他们一溜烟就跑了,我还是得一个人。注定不是一路,便懒得打交道。

措钦大殿前的砖石广场很有一种恢宏的气势,站在石级下仰望大殿,只觉自己小得跟不存在似的。一路的辛劳还是值得的。

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第十天(8月5日)

殿门已经关闭,售票的早说了,进去只是看外景,进不了殿内。

没所谓,殿外风景就挺好。

发现殿侧有条小路,看起来像是通向后院,便走上去。

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第十天(8月5日)

那两个“山地车”男犹豫着没跟上来。

往上走五六米,一转弯只见前面站着六七位藏民,老的老小的小,像是一家人。

他们见到我,很友好地冲我点头微笑。我也对他们笑笑。

刚走到边上,右侧的小门突然打开来,出来一位喇嘛把他们迎进去。感觉竟像是在那等着我似的,想也没想便跟了进去。

进去是一间小屋,角落里一副木质楼梯,喇嘛在前面引路,爬到梯顶,掀开一块木板,从洞里钻上去。然后把着楼门,让大家一个个上去。

原来上面是大殿的二楼。在色拉寺我进过大殿,二楼就跟这里差不多。

喇嘛默默地把我们领进去。

那家人把带来的酥油茶献上,然后朝拜,随喜。

佛堂里虽然一下进来七八个人,但是大家几乎都不说话(即便说也只是低语,好像生怕吵醒了沉睡中的婴儿似的),气氛庄严而肃穆。

他们朝拜的时候,我一个人站在窗前看外面的风景,蓝天白云跟阴暗的屋里好像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世界,但是又混然一体。

结束时喇嘛往我们手里倒些圣水,我也学着他们的样子,毕恭毕敬地喝掉(清清凉凉的,非常解渴)。

然后大家一个接一个地从那段楼梯下来。

门又从里面栓上了,好像从不曾打开那样。

想想要不是没去成那几个博物馆,要不是误打误撞到了哲蚌寺,要不是在山坡上那一段稍事休息,又怎么可能跟那一家人在那扇门前偶遇?

原来一路的奔忙和等待,都只是为了那一刻的机缘巧合。

六点钟的太阳仍然火箭似的射下来,扎在皮肤上辣辣的疼,一两分钟就可以把人晒成煤炭。

包着大殿走一大圈,下来回到原地(大殿门口),见边上有条小路,便沿着小路往下走。

路边的房子三两层高,有的窗台上摆着花盆,盛开的花朵装点着六百年历史的白色砖墙,仿佛唤醒着一段段沉睡的记忆。

每一栋屋子都是大门紧闭,看不出里面是否住了人。一个人在那条小路上穿梭着,感觉像个幽灵闯入这片秘境。

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第十天(8月5日)

下去又是一大栋佛殿,规模跟大殿差不多。

走上前去,殿门一样紧闭,檐下阴黑的。

这时一辆路虎开过来,车上下来三四个藏民,其中一位五十来岁的妇女手上抱着个婴儿。

他们拾级而上,从殿右首的小门进去就没再出来。

我跟上去看,那间过道似的小屋里黑漆漆的,什么也没有。

他们去哪了呢?

过会儿眼睛能适应光线了,发现屋子角落处有副木楼梯。

一下就明白了。

爬上那段楼梯,把顶上那块板子轻轻一推,山门开了。

二楼是喇嘛们居住的禅房,楼层低矮,光线透过两侧的小窗户投射进来,像夏天被大树遮挡的院落,不是特别明亮,但是非常舒适。

刚才上来的那家人就在左边一排禅房的最靠里那间,虽然说话声音压得极低,但四周太安静了,可以听得一清二楚,只是半句也不懂。估计是在做什么祈福的法事吧。

顺着一道明梯往三楼爬去,是一大片露台。这座殿有多大,露台就有多大。或者反过来,从露台也可以推断出这座殿有多恢宏。

站在露台上凭栏远眺,不禁感慨,人生有时候真像刚才那间黑屋,当你以为四周漆黑一片无处可去时,其实只需抬一抬头——稍稍需要一点经验,一点好奇,和一点冒险精神——就能发现原来头上就有另一条出路。

然后可以上到另一个高处,凭眺另一段从未见过的风景。

于是一个不经意,又或者是许多个刻意的叠加,所有曾经梦想的——那种满足感,宁静,云淡风轻——就在这里不期而遇了。

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第十天(8月5日)

一位喇嘛提了只水壶从楼梯口经过,见我从楼梯上下来,脸上一惊,但脚下并不停下来,就像没看见我似的。

又像幽灵般地退出来,继续从小路下山。

阳光已经照不到院墙了,光线倒是还可以。

一个人走在一幢幢白房子间,已不再害怕。

喜欢那样的安静和自在,比挤在人群里的感觉好太多了。

席幕容说——

“整个上午 我都用在

努力调整步伐好进入行列”

一切的努力都只是为了带伤混迹于人群,虽极力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不落入他人的游戏,不参与他人的烦恼,却仍然一不小心伤痕垒垒。

不料一切的得到都不及这一刻的宁静。

所以她又说——

“整个下午 我又要为

寻找原来的自己而走出人群”

能全身而退——不伤人,也不伤己——是一件多么值得庆幸的事啊。

回到旅馆,刚收拾好,同屋韦姑娘驾临了。

那一袭红袍,像旗装——但是不掐腰,比旗装大气——显得一身侠肝义胆,却又不失妖娆风流。

我那身徒步装站在她面前,就像打手,又似跟班。

两个人结伴出去转转,不觉夜已深了。

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第十天(8月5日)

听说旁边大昭寺的夜是不眠的。

不过我太需要睡眠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第十天(8月5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nvb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