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

作者: 斜阳01 | 来源:发表于2024-02-22 06:41 被阅读0次

那天与朋友聊天。聊到小孩的教育问题,她说现在的孩子太难教育了。不只是吃好穿好,还要让她/他在学校学习能跟上、情商能跟上等等,总之就是一个累。

她说最重要的是现在的孩子共情很难。

她给我举一个例子。她给十岁的儿子讲:小时候父母单位年节发福利,发的是活鸡。当然要等到吃的时候才宰杀。前面只能放在卫生巾里养几天。那时还小的她每天最怕的就是上厕所。因为怕被鸡叨屁股。

这个事情说出来,我们这个年纪的人能很理解。

她说十岁的儿子听了就很纳闷,问她:妈妈,你怎么不到楼上去上厕所。我们听了都笑了。

朋友家住的是复式,孩子的爷爷奶奶也是别墅。孩子出生就是这样的环境,自然理解不了妈妈说的情况。

我们聊到独生子女,父母为她/他们,做的一切,她们/他们都会觉得是理所当然的。

这个好像也是环境现象。因为很多独生子孩子一出生就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轮番围着宠着,什么都给做好、安排好。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让她/他们去关心大人好像也没有太多的机会。

一下让孩子变得非常懂事的为别人着想,那一定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所以,这时我们的父母也会焦虑。

我也不由的想到以前和一个老板聊天聊到的。他聊到一个大学老师也偶尔会到他的会所和他们玩耍。不过次数不多。究其原因,就是他们这些大老板一出手一个局下来可以花个大几千上万,大家轮流坐庄。大学老师即便工资再高,也经不起这样的花销。

闲下来把这些想到了一处,不由想到大家常说的门当户对那是相当有现实道理的。

不同的阶层或者属性的人在认知和常规思维上就是完全不同的,我们让彼此在短期内达成共情和谐共生,那一定是有一方在尽力向另一方靠拢的过程。情绪上的可能忍一忍也能过去,但是经济上的,有时绝不是忍一忍就能过去的。努力靠拢并跟上,必有一方时间久了会承受不住。

想到网络上流行的一句话“你努力达到的终点有时不过只是别人的一个起点”。

一个家庭中共同生活的父母与孩子之间因为岁数差距带来的年代认知不同,就能让彼此觉得有一定的隔阂需要努力去打破。更何况是不同家庭、不同阶层的人之间。

所以,无论朋友之间还是同事直间或者夫妻、合伙人之间,能做到和谐相处共情共事那是多么难能可贵的事情啊!

相关文章

  • 共情,共情,共情

    今天情绪管理失败,小小的崩溃了一下。 最近几天有些辛苦,加上天气燥热,真的很没有耐心。在外面玩的时候,儿子状态不好...

  • 如何共情孩子

    我们经常说要共情孩子,那什么是共情,为什么要共情孩子,如何共情孩子呢? 首先看什么是共情?共情就是...

  • 系统推荐书《共情的力量》阅读分享2021011

    《共情的力量》阅读分享20210118 分享人:苏璇 “如果你共情别人,别人也会加倍地共情你”。 共情和被共情,在...

  • 你理解的共情是什么状态?

    在我们的沟通中,老谈到,共情,与孩子共情,与妻子共情,与知心朋友共情,甚至与客户共情。那这个共情到底是一个什么鬼呢...

  • 读《共情的力量》

    共情的力量 这本书有两个部分 1. 我们为什么需要共情。 2. 共情你真的做到了吗。 为什么需要共情。 共情拥有两...

  • 感同身受

    同理心在心理学又称为共情,包括情感共情和认知共情。认知共情指个体对他人情感的理解,情感共情指个体受他人的情绪感染。...

  • 搭建沟通体系(四):如何用共情保护自己?

    3.4、如何用共情保护自己? 之前我们谈共情,谈的都是共情积极的一面,好像共情总是一件好事,懂共情的人就是一个好人...

  • 每日一省

    共情是如此重要,共情是生物存活。除非有共情环境,否则孩子无法存活下来。共情是情绪存活,因为除非拥有周围的环境与共情...

  • 共情的二重奏-- 情感共情与认知共情 /「观影视、学心理」

    多维取向的研究者认为,共情包括认知共情和情绪共情两种基本成分,如 Gladstein (1983) 认为,认知共情...

  • 2022-11-10

    简谈《提问》6 共情式提问—— 共情式提问是利用问题建立共情关系,通过提问引起受访者积极的心理与情感回应。 共情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共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nvw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