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17级传播学
《公众舆论》:当前公众舆论应该何去何从?

《公众舆论》:当前公众舆论应该何去何从?

作者: 17级传播学杨心悦 | 来源:发表于2019-03-17 11:52 被阅读0次

《公众舆论》是由美国传播学集大成者沃尔特·李普曼1922年发表的,可以说是学习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必读的经典著作之一了,是新闻传播学科奠基性的经典著作。

《公众舆论》:当前公众舆论应该何去何从?

从下载了这本书读了二三十页后,我就觉得文中十分晦涩难懂,因为我总是get不到李普曼先生是如何将第一次大战后的政治现象与公众舆论结合在一起的,直到我看见这本书前面的概述才似乎有些明白了这本书的行文结构,并坚持读了个大概。可以说,在这本书中,李普曼非常系统性地对公众舆论做了全景式的描写,比如,“舆论从哪里来?舆论是怎样形成的?舆论的社会效果有哪些?谁是公众?什么是公众舆论?”或许从这几个问题出发,我们方能大体了解到李普曼须告知我们的道理。

在这本书中,李普曼提出了3个主要观点:拟态环境、刻板成见和精英治国论。

1.拟态环境

        李普曼在书中这样写道:“偶然、想象还有情不自禁的这些拟态的种种信号会刺激人的本能反应。”“而这些虚构会被迫切的信以为真。”人们接触的日常环境,并不是现实世界的镜子式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的选择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之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由于人们并不知道这一点,因而容易对拟态环境做出反应,从而导致拟态环境的环境化(现实化),这也是为什么“当凡尔赛激战正酣,霞飞将军却在讨论第二天见报的名词和形容词,因为在这个图像面前,人们可能鼓起勇气,也可能一蹶不振。”

        李普曼认为,“人们总是轻信于成见,在这之前,人们总是会被各种媒体灌输,而当人们明白后,便会迅速控制它们。”准确地说,拟态环境的存在是造成非理性舆论的第一个罪魁祸首。之所以成为罪魁祸首,是因为大众媒体选择报道什么,不报道什么,往往并不是那么客观中立的事情。

        李普曼的分析不无道理。在群体中,人们会收到群体动力、暗示、感染、等无意识的力量。这可以用来激励士兵,加强纪律,同时也可以为了达到政治目标来寻求支持,〈法西斯〉来进行疯狂的“政治犯罪”。

2.刻板成见

        刻板成见是:人们对特定事物所持有的固定化、简单化的概念和印象。其可以为人们认识事物提供简便的参考标准,但也阻碍着对新事物的接受。

        成见吸附着恐惧、情欲、骄傲、期待等等情感的裁断。我们总是不留神的借助头脑中易形成的概念去想象似曾相似的事物。李普曼在书中举例:马克思主义信徒认为集体主义是冷酷无情的利己主义的解毒剂,但是这只是他们为了保护自己地位,拜托他人干扰的成见。李普曼认为集体主义会妨碍人们努力,消耗人的精力,存在盲点。

        此外,刻板印象对舆论的另一个伤害,就是所谓的选择性记忆。人们一旦形成了自己的刻板印象,就会选择性地接触符合这种刻板印象的信息,表达符合这种刻板印象的观点。这些刻板印象以各种方式歪曲着我们的观点,决定我们更加关注哪些事实,以及从哪个角度去关注。

        所以,沃尔特·李普曼认为,刻板印象的是造成非理性舆论的第二个罪魁祸首。

3.精英治国论

        李普曼在书中反复强调了象征的作用。“象征对于平民来说就好比权利对于一个等级体系。”沃尔特·李普曼认为,既然舆论往往是非理性的,那么,民主社会的良性运转就不能依靠舆论,而要依靠社会精英。

        在他看来,经典民主理论其实是在墙上画饼,这个理论看上去很美,但现实中根本无法实现,这种依靠舆论建立起来的民主制度也一定会出错误。一个更优化的选择,其实是让社会精英,也就是独立的专家组来对公共事务进行评判,这些人既拥有专业知识,还能秉持科学态度,比舆论靠谱得多。

        从书本回到当下,我们不仅发出这样的思考:随着信息载体的更新,媒介环境的变迁,公众意识的觉醒,新媒体时代下,媒体不再掌握外部世界建构的绝对权力,传受主体身份的转型使得受众也演变成为外部世界信息的披露者和信息扩散的参与者,外部世界对于公众头脑中主观世界的形塑和勾勒作用是否还像报纸主导的传统媒体时代一样强劲?

        虽然在新媒体时代,公众突破单一的被动角色,转而成为传播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包括新媒体在内的微博微信成为公众发声的重要平台,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优质的传播资源和上层传播力量还是并非掌握在普通大众手中,因此我认为优质媒体在影响公众对外部世界认知的过程中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

这或许可以用一句话来解说:“高尚和低俗的区别,不在于人们常说的利他或自私,而是在于所采取的行动是为了易于理解的目标还是为了模糊不清的目标。”

相关文章

  • 《公众舆论》:当前公众舆论应该何去何从?

    《公众舆论》是由美国传播学集大成者沃尔特·李普曼1922年发表的,可以说是学习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必读的经典著作之一了...

  • 公众舆论

    作为传播学的学生,《公众舆论》和《娱乐至死》一样,是不能不读的书目吧。 在书中,我们获悉,人们在获取对...

  • 公众舆论

    最近朋友推荐了我读了李曼普的《公众舆论》,不得不感叹这个伟大的时代,一场政治与理性的辩证。 李普曼...

  • 《公众舆论》总结

    一、《公众舆论》写作背景 《公众舆论》出版于1922年,社会刚刚经历“一战”炮火洗礼;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政府为了战...

  • 《公众舆论》摘录

    任何舆论在展示着力量和宣泄激情的同时,也会包含着某些成见、偏见、定见、歧见或者门户之见,即使一个汹涌的舆论大潮也难...

  • 《公众舆论》1

    作者:[美]沃尔特·李普曼 阅读部分:第1~10章(P1~116) 一、对外部世界的研究 1、审查与保密 如果没有...

  • 《公众舆论》2

    1、人们所感兴趣的事情必定是他们亲眼所见的事情。对于那些不是亲眼所见的事情,我们不可能有太多的兴趣,也不可能受到太...

  • 《公众舆论》3

    1、尽管公民自由至关重要,却不能保证现代世界的公众舆论,因为人们总是认为真相要么是自发的,要么只有在排除了外部干扰...

  • 《公众舆论》公众舆论不能实现民主政治

    李普曼在《公众舆论》中主要提出了这样的一个观点:因为种种因素的影响,公众舆论是非理性的。这种非理性的结果是...

  • 悦读社发言(118)

    民主社会运转要靠社会精英——《公众舆论》读后 《公众舆论》这本书讲述的是,公众理解公共事件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因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公众舆论》:当前公众舆论应该何去何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oay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