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有36天(5月9日),就是中考,孩子们跟着我一起,天天是生字听写、病句修改、古诗默写、古文翻译……我害怕这样的时间会磨掉孩子对生活的感觉,对语文的热爱,对美好的欣赏,对文字的敏锐……我要跟着初三的"大部队",其他班级复习脚步走到哪,我需走到哪。可我又渴望给这如同平直河流的复习日子,掀掀波澜,撒些"花瓣",让孩子们对语文课有期待,初三的日子有激情。
终于今天让我逮到一个时间。
最近读了肖培东老师的《教育的美好姿态》,从中得到许多启发。想到肖老师曾让孩子们填诗,"___,散落一地",和孩子们玩"诗"。于是我也在课堂上"玩"起了这游戏。
最近的阅读中喜欢上了两篇文章,一篇是谢可慧的《我努力,是为了让我的本事配得上我的情怀》,另一篇是张丽钧的《种福》。在往常,我喜欢的文章,我必拿到课上和孩子们分享,方法就是深情地读一次。但今天我不打算这样,我要让这篇文章特别起来,让它成为平淡岁月中能够认出来的"独特风景"。将这两文打扮一下再出场。
于是我在黑板上写下,《我努力,是为了让我的本事配得上我的___》。让孩子们填一填,他们开始想,有的说理想,有的说青春,还有的说野心……我静静的听,微微的笑,告诉他们我没有听到最好的,我继续等,感觉把他们逼进了一个思维的天地,他们在那里奔突,仿佛很难找到路,等到这种感觉"酝酿"到了足够的浓度,我把他们释放,并推向一个更高的天空。他们恍然大悟,觉得自己刚才的文字是那么的没力量。
我又问,这篇文章里会写什么?主人公有多努力?她的情怀是什么?她最后练就了什么本事?……
一问又一问,孩子们讨论热烈。
在这种心里想求通又未通的氛围里,我即时为他们捧出了原文,读毕,他们响起了掌声。我想,这掌声是他们对主人公古丽情怀的赞赏。
掌声之后,教室里一片沉静,古丽那种为情怀拼搏的精神打动了孩子。
离下课还有十分钟,我说我们再来玩一次怎样。
我在黑板上写下一个字"种",并在后面又拖出一条长长尾巴,"种_____",孩子们你觉得最好种一个什么?
一个又一个接着往下说,花籽儿,理想,情怀,修养,诗心……
明显,孩子们比刚才好多了,他们仿佛突然变得会欣赏,会挑选,突然更敏锐,更有灵性。

但等我公布原文标题时,他们还是自愧弗如,纷纷催促我,她怎么"种福",快点读呀。这个叫臧岚的老人,退休后和老伴去唐山跟女儿住,她用"种"福的方式,将自己介绍给这座城市。试想如果要让一座城市知道你,该下什么功夫?她义诊,她陪护病人,她给孩子送"助学金",她自掏腰包在小区种数百棵小树苗,她患食道癌后立遗书,将遗体捐献给红十字会……她是唐山的"公益达人"。
老人这种情怀感染了孩子。
初三的课上,孩子的心灵浸染在这奋斗奉献的情怀里。
下课了,我说,今天有一个特殊作业,以往都是老师给作文题目,你们找素材写,今天我们这有现成的素材,如果将今天上这节课的过程写进作文里,你们会用在一个什么作文题中,把这个题目写出来?想在文章的结尾处作何感慨,也用80字左右写出来。
今天(5月10日)我收到了孩子们的作业。请看看他们的题目:
《会玩,才好》
《让思维再向前迈一步》
《沉醉在提升自己的美好世界》
《开在心中的花朵》
《让语文学习充满味道》
《沉醉在语文的美好世界里》
《照向心灵的光》
……
从这些题目里,我收到了满满的感动。初三的孩子多么可爱,多么易塑啊。
愿这些撒在初三课堂的"花瓣"可以装点我们的日子,愿我们初三的路上捡拾入"行囊"的"宝贝"支撑我们走得更远。
2018.5.1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