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提及,人成长最好的环境是有积极的界限,这与箱庭疗法之所以给来访者带来内心的安全感是因为营造了“有限制性的自由环境”,有异曲同工之妙。
于儿童而言,没有限制的放纵带来的是不安感!他会一直在试探底线在哪里。父母的角色之所以重要,是在生命之初就慢慢将社会规则,生活底线传递给孩子,而限制的程度与给予限制的节点,考验的便是父母自身的成长程度。我们自身不断的领悟,也是为了更清楚为何要给孩子这样哪样的限制,不坠入人云亦云的跟风怪圈。
我相信有很多好方法可以借鉴,关键在于太多了,要懂得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而能作出适当的选择,就是基于对自己与孩子的了解,基于内心储存的认知,所以家长要不断提升自我的认知水平。
另一个是承受孩子试错的成本与底气,在我看来,很多东西直接告诉他是错的,未必有效,陪他一起体验,让他知道错在哪以及如何规避错误才是重点。
在我家里,茶具是客厅的重点,蹒跚学步的娃看到大人泡茶就双眼放光,有样学样过来拿壶拿杯。烧水炉很热,刚泡上茶的杯也是热的,但跟他说还是懵懂的,于是我们总会抱着他去感受那个热度,拉他的小手,靠近热源,直到他自己缩回来,他便懂了,这时告诉他:热热~以后他看到烧水就绕路走,想喝茶也试探试探先。因为泡茶是父母日常生活,在我家娃俩很小的时候就会对此有兴趣。我家是没有绝对禁止性的不许碰!慢慢地陪他们摸索正确的拿盖碗手法,玩泡茶游戏,他们会了,便不会捣乱。铭铭三岁便能有模有样地用盖碗泡茶。见过很多家里的做法是收起茶具,或趁小孩睡着了偷偷喝,这是保护茶具及孩童不受伤的好方法,但我认为泡茶是他们必然掌握的技能,给他学习的机会。当然,也要承受茶壶茶杯被打烂的心痛,尽量拿便宜的给他们玩,养了许久的壶放高高不被拿到。
上树危险,下水也危险,能一直禁止他们不去做吗?在我看来,让他们掌握攀爬方法,学会游泳才是离开危险的最好方式,而不是远离树,远离水。而什么时候学习,是没有准确的时间点,有机会接触,他们兴趣到了就是最好的时机,这也需要家长创造环境以及观察。
我是个没有输在起跑线观点的家长,因为内心定,所以耐心陪他去尝试与探索,不急于无目标的抓取。当他对某事有兴趣时,能从经济与精神双方面给予支持就够了,而不会填鸭式让他的假期被各类兴趣班填满。成长的路很长,在童年时,护住内心的安全感才是重中之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