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献主要是关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习支架的搭建。
在小学英语综合实践活动中,提倡通过情境型、资源型和评价型学习支架,将学习责任逐步让渡给学生。这一理念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模式形成鲜明对比,它更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真正实现了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这种教学理念的革新,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中提到的情境型支架设计让我印象深刻。通过设计系列化、递进式的活动情境,教师逐步减少对学生的控制和支持,让学生在情境的变化中感知责任、承担责任,最终实现独立学习。这种教学策略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而且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例如,在“健康饮食”这一主题中,教师通过示范、指导和放手三个阶段,逐步引导学生从观察者转变为实践者,最终成为独立的学习者。

资源型支架的搭建是文献中的另一大亮点。教师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包括网络资源、参考书目、多媒体资源等,帮助学生打破单一的学习方式,围绕同一主题展开多样化的探索。这种教学策略不仅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风格,而且有助于学生挖掘自身潜能,发展个人优势。例如,在“中国传统节日”这一主题中,教师提供了历史传说、节日食物、习俗活动和诗词歌谣等多方面的学习资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拓展学习,从而产出带有独特视角和创造力的作品。这种资源型支架的丰富多样,为小学英语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在教学中我觉得自己从来没有给学生提供过资源性支架,我们一般只是在课件中呈现某个文化片段作为文化补充,觉得这就是在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的培养,但是看完文献发现,原来真正要想让学生有文化的渗透是体现在具体方面的。
让我学习到的是评价型支架。教师通过组织同伴互评、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为学生提供学习成果的建设性反馈。这种评价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而且能够给予学生启发和引导,促进学习的进一步优化。例如,在“制作动物海报”这一活动中,教师设计了同伴互评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相监测,并帮助对方优化学习策略的使用。这种评价型支架的建设性反馈,为小学英语教学提供了有效的评价工具和手段。
我觉得这是不是和我们说的教学评一体化类似,评价也是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支架的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