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去支教的小学,是贵州省织金县下的一所民办农村小学,小学所在的村子分布在整座山的上、中、下寨,这所学校处于中寨;村里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很少有青壮劳力在家,多数是爷爷奶奶带着小孩子在家,爸爸妈妈外出打工.....
村里这所学校是村民自己筹钱办起的,仅有的一位大学生选择回到这里任教...加上一位年龄很大的老教师和校长,常驻老师只有这三人,每个学期由公益机构往这里输送支教老师。
在我没见到这群孩子之前,脑海中浮现的大概是希望工程的那张小姑娘的照片,大大的眼睛,充满着求知的欲望....感觉这里的孩子也都是这样,眼睛里都是对知识的渴望,看到书本都像是见到宝贝一般,但是,见到他们后,跟我们身边的小孩子并无差别,他们也调皮的很,爱玩,会恶作剧...
当时我主要带一年级,20多个小朋友,是人数最多的一个年级,年龄参差不齐,4-10岁之间都会有,年龄小的是因为还没到年龄,可是村里并没有幼儿园和专门的幼教老师,只能先在一年级;年龄大一点的是因为成绩连基本的升级要求也达不到...
人数多、年龄不一致,这使管理和教学活动有极大的难度,上课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维持正常的秩序,孩子们会时不时要去上厕所,要喝水,会没有书本,没有笔...一开始的时候真的手足无措 ,后来慢慢找到一些方法,通过一些简单的小游戏引起孩子们的注意力...课堂纪律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也方便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高年级的孩子们相对好管理很多,他们也会调皮,但是调皮的程度在我们可控范围内。
一个月的时间很短,我们能带给孩子们的知识是极其有限的,在这段时间里,更有意义的事情是陪伴,陪伴是相互的,我们陪他们度过一个暑假,他们对我们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很特殊的存在?明年会有其他老师来这里,不知道还会不会记起我们,可我们却一辈子也忘不了他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