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周末,写到哪就算哪,也不修改了。中间思路要是乱了,大家别介意:)
最近网上讨论“中兴员工坠亡”事件。一名中兴老员工遭遇裁员,在协商清退权益时,感觉到了不公,就选择跳楼坠亡了,留下了一家妻儿老小。
网上很多人说:
人到中年百事哀啊。这位员工到了40多岁的年纪,所处的通信行业也在走下坡路。作为肩负着一家老小生存重任的男人,已经很难跟年轻人一样拼工作,只是到了今天,终于走到了所有梦想幻灭的一刻。
我对这个也没啥想说的,不过突然想起了,曾经关注过的一个人。
1
我比较关注金融和财经,曾注意过一个中年人。这个中年人外表很普通,属于扔在火车站里,就会完全忽略的人,现在管这类人叫“小透明”吧。
透明先生出身于贫穷的鲁西南,因为比较用功,念到了北京顶级大学的博士后。从学校出来后,进了一家官办的政策研究机构。
这对于贫穷的家乡人民来说,算是了不得的成就了。但对于他来说,则未必了,因为他面对的是一个2.0版的物质世界。
大家知道,在北京,虽然这些政府办的研究机构听起来很有名头,但实际上,里面上班的人不见得收入高。在帝都这类寸土寸金的地方,要养活全家老小,保持有尊严的生活,还是有些挑战的。
贫穷的好处是限制了大家的想象力,但见过了繁华灯火,也会让一些人心理失衡。
况且透明先生刚进这家机构的时候,也是极度的不适应、郁郁不得志,只能闭门谢客,沉溺于读书研究。按道理说,他的人生轨迹,就是在研究机构里老老实实做研究、做学问吧,以家乡人羡慕的方式,过自己冷暖自知的生活。
事情发生在2014年,人生中35岁的这一年,他离开了体制、下海了。加入一家证券公司,做宏观经济分析师。
嗯,下海就下海吧。
但这位仁兄,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开始燃烧起了自己的生命。
2.
这里需要插一句,估计有人问,证券公司的分析师是干啥的?
其实就是做研究、出报告的,市场上的基金呀、机构呀,参考这些研究报告做投资。听起来是很正经的工作,但透明先生团队的报告,简直是分析师研报中的一股泥石流…
在新岗位上坐了不到半年,他写了一份名为《党给我智慧给我胆》的研报,喊出了“5000点不是梦”的口号。(无法直视…)
当时已经“躺尸”多年的上证指数,只有2300点。一片惨淡的熊市里,大家都在唱空,突然有人喊了句5000点,而且以“给我智慧给我胆”这么浮夸的表达方式,是不是很可笑?而喊这话的人,几个月前还是体制内的人,这样的人一般是很严谨、求稳求低调的。
但有时候,历史就爱和人开玩笑。
9个月之后,上证指数真的摸到了5000点,和透明先生当初的观点不谋而合。
更巧的是,在他下海一周年之际,也就是2015年5月份的时候,他又对市场做出了警告:“一年前,市场认为我疯了;一年后,我理性了,市场疯了。”
6月,股灾就来了。
不止是股市。2015年中,他还直接喊出了“一线城市房价翻一倍”,嗯,事后看,也算击中了现实。
一边是做着大胆的预测,另一边,他还和女同事公开撕逼,炮轰对方不重要、对公司来说没啥价值,这也成为了一时的笑谈。逼得这位女同事只能说:君子不应当出恶言。
人要红,真的是挡也挡不住。
3.
可能你也猜出了,这位透明先生就是现在很火的任泽平,刚刚以1500万的年薪加盟恒大,成为恒大的首席经济学家,首富家的幕僚人物。
回过头看,也不过3年多的时间,任泽平的人生就像开了挂一样,掉了个头,快速地往截然不同的方向开去。
这都发生了什么呢?
难道是35岁那年,他终于看透了一切,决定奋不顾身地、选择另一种通关模式?这中间是怎样的心路历程,只有本人知晓了。
最后,随意分享几个任的最新预测吧。
关于股市和房地产,他给出的建议是:17、18年炒有基本面的股票,19、20年买人口流入地方的房子。
大都市圈和区域中心城市,就是中国人口流动的趋势;即使是北京、上海,和东京、首尔相比,人口仍然有很大的增长潜力。
如何判断房价未来的涨跌,他也提出过一个判断方法: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
当然了,他的这些趋势预判也不一定正确,还是要等待时间去检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