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处会让人上瘾的,这种不跟任何人有联系不跟任何人有交集的生活,逐渐把生活推向一个锐角。
你自己嘛?
每每有什么活动,同事或者微信里的朋友都会有意无意的问一句“你自己嘛?”
我在演唱会的座位上,右边是来自上海的一对中年夫妇,左边是本地的两个要好闺蜜,后边是和睦的一家三口,当我刚坐下没多久的时候,上海的大哥就操着一口上海话,“你自己嘛小伙子”,我也只能尴尬点头回复是,至于后边说什么,他口音确实有点太重,我有几句听不懂。
对于这种问候我已经习以为常了,他们潜意识觉得我的一些活动,应该两个人或者多个人才对,才正常。但是从我的描述,计划安排里没有听到伙伴的安排时,就会怀疑的问一下我,得到答案后又表现出一定的不解。比如我周五下班收拾东西准备走,同桌同事问我下班干嘛去,我说去看电影,并向他分享了我将要看的电影,“嗯?你自己吗?”“嗯,我自己啊”。对话很简短,他对我的安排有一丢丢不理解,“你说看电影我还以为你是约会,看电影不是两个人更好看嘛?”嗯?这是什么逻辑?我是去看电影又不是去看人,而且,多个人会让我的观影过程更美好嘛?我心里这么想,但是没说出来,只是尴尬笑笑不说话。
一些活动有社交属性但是不全是社交属性,所以当自己一个人去参与进行这样活动的时候,你是少数,是不被理解的少数。比如,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旅行,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唱歌,一个人逛街……不过我不觉得,独行和同行是对立关系,应该算是并行关系,就好像性别,男女从来不是对立,是平等的。也可能跟爱好也一样,有人不是不喜欢跟别人一起,而是更喜欢自己一个人。
是的,我越来越喜欢一个人待着了。这感觉有点像上瘾,自己安排一切,不用迁就谁,生活慢慢被推到了一个更简单也更清晰的轨道上。
我知道,像一个人看电影、吃饭、旅行、甚至唱歌,在很多人眼里是有点“怪”,或者至少是少数派。但我觉得吧,这跟喜不喜欢社交是两码事。和朋友聚会、聊天、一起玩,我也开心,那热热闹闹的劲儿也挺好。但“一个人”和“一群人”,对我来说不是非得选一边站队,更像是我生活的两种不同模式,看心情和需要切换。
选择一个人,真不是觉得别人烦,或者故意显得自己多特别、多清高。 完全没那意思。就是单纯地觉得,这样更自在,更省心。不用商量几点出门,不用照顾别人的口味,不用在热闹里硬找话题。想发呆就发呆,想走神就走神,节奏完全自己掌握。比如看电影,看到触动的地方,眼泪想掉就掉,不用怕尴尬;看到好笑的,也不用憋着笑等别人先笑完。
说到底,这只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挑了个自己觉得更舒服、更不累的活法。 它不代表讨厌人群,也不代表我就比别人更高级或更孤独。就像有人喜欢早起,有人喜欢熬夜;有人爱吃辣,有人爱吃甜。只是我恰好发现,在很多事情上,一个人待着,对我来说,那份安静和自由,就是最大的享受。它让我能更专注地感受当下,无论是舞台上的歌声,还是银幕里的故事,或者是街角那碗没人打扰的热汤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