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齐悦梦想大型社群
百万雄师过大江,他是第一船(下)

百万雄师过大江,他是第一船(下)

作者: 欧歌zy | 来源:发表于2018-09-06 09:28 被阅读166次

【本文由赞我(zaneds.com)独家冠名】

张孝华在革博给工作人员讲述渡江第一船的故事(摄于1964年)


七、“你已是渡江第一船了”

船桨掀动,浪花飞溅。第一组的3条船自身也在暗自较劲,你追我赶,都想争当渡江第一船。木船在不乘风扬帆的状态下行驶,大船一般是划不过小船的。张孝华的船比左右两船都大,为了争第一,他使出吃奶的力气,全身的衣服汗湿得像水洗的一样,但在行到江心时,还是落后了。他的心像撕碎了一样难过,儿子张友香也急得直跺脚。就在这焦急难耐之时,他忽然发现自己的船尾不知从何时起系上了1只小船(这只小船是连长挂上备用的)。噢,原来是这个小家伙拖累所致,他挥起斧头,毅然决然地斩断系小船的绳索,船速陡然加快。眼见着左右两船渐渐被丢在后面,他脸上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冲在最前面的张孝华船离南岸不到1里远时,敌人岗哨发觉了,嘶叫一声:“不得了!共军来啦!”跟着就是“噼”的一枪。枪声划破沉静的江面,敌人的照明弹亮彻乌黑的夜空。

与此同时,我军的大炮怒吼了,千万发炮弹闪过江面,霎时映红江水,南岸硝烟弥漫,燃起了一片艳红的火场。炮声震天,听不见其他的枪声,张孝华大声朝前头喊:“连长,为什么不打机枪啊?”连长回头一笑:“已经打光1箱子弹啦!”

这时,他忽然想起当年游击队经常过河打国民党,总是一打“吆喝”敌人就吓跑了,可见打“吆喝”可以助威,于是不由自主地打起“吆喝”来。第一个“吆喝”声音不脆,他咽了口唾沫,接着又放大喉咙打了一个,谁知这一声突发奇效,霎时,江上万人和应,“吆喝”声惊天动地!他回头一望,原来后面已是船满江心,心下暗想:这真是翻江倒海了!

船快靠岸了,敌人钉在水中的的长木头根本就没起到障碍作用,都被压在船下成了下船的跳板。张孝华船上的26名战士早已揭开了手榴弹的后盖,未等船头抵岸,纷纷跳下船去,三步涉水,一步登岸,密集的手榴弹随之扔向敌阵。紧接着,后继的冲锋组也陆续的上了岸。在我炮火打击下的残余敌人,面对解放军登陆部队的威猛攻势,一个个抱头鼠窜,逃离阵地。国民党军队经营了3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首先在“天险”之地荻港被突破了。

渡过第一组冲锋突击队后,张孝华掉转船头回到北岸,再渡第二船,船到江心时,儿子张友香被一颗流弹击中负伤,但他仍不放弃,继续驾桨前进。等他第二次船回北岸时,部队的首长已齐迎劝慰,要他陪着儿子到后方去治疗,不要再渡了,并恳切地对他说:“你已是渡江第一船,为人民立下大功了。”

八、渡江精神的延续

1949年南京军区征收张孝华的那条船时,为补偿他的损失,另买了一条20吨位的新船送给他。当时,张孝华在巢县水上运输社工作,因年龄已大,单位安排他做仓库保管员,兼做食堂采买。得到这条新船后,张孝华二话没说,爽快地把船交给了运输社。

1964年国庆15周年之际,张孝华作为渡江英雄应邀进京,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他在北京逗留了20多天,其间去革博看了他那条心爱的渡江船,并在现场为北京的中小学生讲述了渡江战役的亲身经历,嘱咐孩子们喝水不忘打井人,要牢记革命先烈为解放全中国立下的丰功伟绩。

这期间,某部队战士郑树成,在报上看到张孝华在渡江战役中的英勇事迹后,十分敬佩,便给他写了一封信,表达他对老英雄的敬仰之情。随信还给张孝华寄来了两个手帕、一件游泳裤、一件衬衣、一双手套、一双袜子。张孝华接信后回了两封信,一封是写给郑树成所在部队的首长,告之实情并希望部队能给小郑予以表扬;另一封是写给郑树成本人的,谈了他参加渡江战役时的真实想法和在水上运输社工作的一些情况。这封信全文如下——

郑树成同志:

你的来信和寄来的礼物如数收到了,谢谢你的一番心意。讲到渡江的事,这是党和毛主席英明领导的结果,是百万大军的功劳,是几万名船工的集体功劳,我个人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贡献。渡江前,解放军首长给我们讲了很多道理,搞回忆对比,回想旧社会船工的苦,回想国民党反动军队诬赖我“通匪”、“抗军粮”,要枪毙我的痛苦经历。我下决心要把大军送过江去,消灭反动派,解放江南受苦的阶级兄弟。渡江那晚,我一心只想早些把大军渡过去,拼老命划,儿子负伤了也不知道。这些事,报上讲了些,这里就不多讲。

我最近刚从北京回来,仍然担任仓库保管员。几年来,公家一根钉一块木头,我都放在心上。逢年过节,我也不回家,留在厂里保卫工厂。工人过罢年,上级要我回去,我才回家看看。夜晚,青年工人干一天活累了,忘了熄灯,我就去催他们熄灯。每晚都在十二点左右才休息,在厂里巡查。所以大家评我为先进生产者。最近四年,当选五次。

现在,我虽然六十九岁了,看到国家建设一天比一天好,看到我们巢县农村都电气化了,心里特别高兴,觉得还不太老。最近,党小组讨论了我的入党问题。我的大孙子今年十八岁了,当了基干民兵,他要去参军,我非常赞成。

党和政府对我照顾很好,请你勿念。

希望你努力学习毛主席著作,听党的话。心里每时每刻记住集体,记住阶级斗争,记住过去的苦,记住帝国主义还在捣乱。永远握紧枪,不存半点私心,你一定会成为五好战士。

祝你进步!

                张孝华      1964年9月17日

信中提到的大孙子,即张友香之子张千余。与父亲张孝华同船参战的张友香,战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也在巢县水上运输社工作。1958年,就在组织上培养他准备让他担任水上运输社党支部书记之前,突发脑溢血去世,年仅32岁。

张孝华膝下一子三女,唯一的儿子英年早逝,使他心痛难挨,老伴也在儿子去世后的第二年因伤心过度而亡。失子丧妻的张孝华,强忍悲痛,在单位仍然兢兢业业,并于1964年被评为安徽交通系统“五好职工”。1969年12月,张孝华在一次意外事故中不幸去世,终年75岁。

张孝华的孙子张千余,1965年12月如愿参军,作为炮兵部队的一员参加了抗美援越战争,1970年退伍后分配到合肥钢铁厂工作。

九、巍巍丰碑

1999年渡江战役胜利50周年之际,中共繁昌县委县政府为教育下一代,在当年张孝华的那条船抵达地——荻港的板子矶上矗起一块船形纪念碑,上书:“百万雄师渡江第一船登陆点”。

2008年渡江战役胜利60周年前夕,合肥市在巢湖岸边的滨湖新区兴建渡江战役纪念馆。纪念馆展览大厅的入口处,挂有一幅满面沧桑的老者半身像,下边的文字说明:“张孝华,安徽巢湖人,支前船工,渡江一等功臣,其船荣获‘渡江第一船’称号。”如今,这个与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纪念馆同等规模的国家一级纪念馆内,张孝华和他的“渡江第一船”,仍在继续承载着那段大江风雨的红色记忆。

渡江战役纪念馆

9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2338fab42220:非常好的一篇文章,写得好!文章详实、细腻,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很不容易。点赞!👍 👍 👍

本文标题:百万雄师过大江,他是第一船(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pig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