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朋友聊天时,说到很多人其实都是快乐地生活在谎言中。
虽然我自己没有什么具体证据,但可能是受一些影视剧的影响,也认同这个说法。人们口中的真相,似乎永远处于一种变动的状态。说不定周围的一切都只是某些精英设下的局,绝大部分人只是极少数人手中的玩偶。
我由此想到,其实这个社会很多人都是无用的。下面简单说说一些想法。
1、未来,当越来越自动化的设备和人工智能出现时,这个问题将会愈加显现。AI把过去大多数人所做的重复性劳动甚至于某些脑力劳动都替代了,那剩下的人呢?除了一小部分操控局面,剩余的很大一部分估计都只是被动地消耗资源和娱乐至死,还有为AI提供数据食粮,没有任何其他作用。
2、很多人的生活只是浮于世俗表面,很少去追问一些本质问题,尤其是年龄变大、被生活的琐碎磨平了思考的触角之后。于是我们喜欢避开痛苦、习惯短视、贪得无厌、追求安稳舒适。很多人的生活都是顺着人性的,并且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还以为自由就是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殊不知这只是运行事先写入大脑的基因代码罢了。
于是,只要给这些人足够的吃喝和娱乐,满足最基本的生物层面的欲望,便能使他们安定下来,快乐地生活着,无声无息地达到操控的目的,就像《美丽新世界》里面那个快乐的乌托邦社会一样。而背后的操控者,正是那些有意识地做反人性的事情,并且研究人性,加以利用的人。很多游戏、社交软件不都是一小撮精英操控一大帮乌合之众的例子吗?
3、每天上下班,都会经过一片生活气息浓厚的菜市场和街区。看着路上来来往往的老人家,慢悠悠地买菜和聊天,有时候会不禁想:忙忙碌碌一辈子,最后安享晚年,这样的话生活的意义是什么?况且很多人都是一个很普通的人罢了,并没有在世界上留下什么有价值的东西——除了留下基因。就是说很多人生活的意义就在于找对象结婚然后繁衍后代,这种行为在某种程度上的确能给人带来一种意义感。社会越落后,人们生的孩子往往越多,原因之一或许就出于内心的空虚感,让他们唯有把意义寄托在下一代——即把人生的意义缩减到最基本的生物性层面:繁衍。
但是,以最基本的生物性为生存目的的人生,除了把基因传下去,丰富整个地球的基因库,还有什么其他意义吗?
人类,和其他动物不一样的地方或许就在于,我们除了具有生物性,还具有神性。我们有各种各样的文化。我们除了受基因驱动,还受文化驱动。我们生存的意义除了能留下基因,还可以留下meme——这个词最初是源于《自私的基因》一书,与基因类比,就是指文化的基本单位,通常通过模仿等过程进行传递,如一个观念、一篇文章、一首歌……所有的meme,都是思想的产物。
所以,让我们从无用变得有用的方法之一,就是尝试去创造。这多多少少会有违本性,因为我们总是习惯于享受别人创造出来的东西:想法、消费品、活动、歌曲、书本、游戏、电影……但是却往往不会主动去创造什么。要去创造,意味着就要学会痛苦。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创造都是好的,有些只是为了哗众取宠,我们要确保创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爱与美。
方法之二,就是通过一些灵性的探寻,进入生命的深层,接近神性。例如一些宗教信仰者、修行人。这些能很好地让人克制本能的生物冲动,唤醒沉睡在心中那个充满爱的真我,完善自身。
无论是什么方法,一开始都是会有点痛苦的。可以这么说:学会享受痛苦,生命才会开始变得有意义。吃喝玩乐终究只是低级的刺激,带来的爽快很快会消除,我们无法从中得到永恒的满足。而懂得痛苦,才能带来最长久最持续的通畅,那才是真正的自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