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端午节,端午安康。
今天也是来姨妈的第二天,再加上昨晚睡得晚,一整天都没什么精神。惊喜的是今天逛万寿宫,看到一家店在卖花茶,那花茶的味道真的好喝,1.2元/克,还以为很便宜,两铲子下去就知道变成了“冤大头”,付了96买85克,不搜还好,上网一搜好家伙,500克90元。真真儿成了冤大头了。不过也还好,至少味道还是挺香的,以后自己买新鲜的材料自己做。
然后想起昨天听程一电台的文章,好奇别人的文章怎么就能把普通的语言讲的细致入微,直戳痛点,很有共鸣。躺在床上左思右想半天,对比了下自己的文章,终于发现了,我不管想认真写什么文章都有个共同的毛病,“爹味十足”,大道理一套一套的,像是一个长者总高高在上的教训晚辈,你以为你是为他好,殊不知人家只会嫌你烦。
才明白过来为什么写文案都要想象一种视角,只有视角才能让你正视这篇文章,到底是写给谁看的。一味只知道高高在上的俯视别人,强行输出自己的观点,而忽略观者的感受,就好像普信男总喜欢给身边的女性讲大道理一样,“你来看我的文章,一定是想从中学到什么。”时间长了,读者一定会烦,这作者怎么那么喜欢高高在上的说教,跟谁不懂似的。
这也是我在看完我自己的几篇文章的感受,总想输出一些高大上的有用的东西,只不过是一些老生常谈的心灵鸡汤而已,完全没有自己的风格。
如果写作是和朋友之间的对话,如果你一直爹味十足,时间长了谁愿意搭理你。
所以我想我的每篇文章,应该就像和我最好的朋友之间聊天倾诉一样,诉说自己想说的话,想说的故事。
那些选题和写作上的技巧重要吗?重要。但不是唯一。太过于功力钻研技巧,只会让我失去自己的风格,没有特点了,这也是为什么,每次在花很长时间写完一篇文章之后,并没有酣畅淋漓的感受,反而是对现下文章的不满,质疑自己怎么能写的这么烂!因为这根本不是自己想写的东西啊,自己都不愿意看,也不愿意承认是自己写的,当然了。
还欺骗自己是谦虚,也算是找到了自己性格上喜欢说教的一点吧,我有时候和被人也是会亲不自禁的开始说教的,虽然近两年是不会了,许是从小到大听爸妈唠叨的缘故,也就会时不时的对身边的人说教起来。好在现在不会了,这在青春期的时候是常态,因为感觉这能显示自己和身边的人与众不同,在座的各位都是幼稚鬼的感觉,其实回忆起来还挺可爱的,哈哈。
“野心十足”的演讲家,不过是为了满足于自己看起来掌控自己的虚荣心而已,到底几斤几两,只有自己知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