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都会有一个前进的方向,它叫做必然,这个趋势像重力一样,一定会发生。比如有了芯片、电波等,必然会出现互联网,会出现手机。这些趋势是可以预测的,但是它的细节无法预测。比如电话一定会出现,但苹果不是,网络一定会出现,但Twitter不是。
以下讲一些长期的趋势,这几种必然的趋势交织在一起,互相依赖,最后朝同一个方向前进。
形成(becoming)-所有的东西都在不断升级
所有的东西都是一种流动的状态,都在不断地改变。下雨时每一滴水会如何进入到山谷,这个路线是肯定无从了解的,但是你一定知道方向——因为有重力,所以必然向下。商业趋势也是必然的,总体趋势一定能够预知。
我们是有选择的。在未来,新的技术必然会出现,我们可以选择想要新技术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也就是说“到底出现什么”是我们可以选择的。
比如有型的产品变成了无形的订购服务,过去在商场才能买到商品,但是现在,你可以在网上购买相应的服务,服务的一部分包含了你需要的商品;比如从硬件到软件,现在所有的东西都是软件,这也是流动的趋势。
这些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呢?
首先,终身学习,不断学习。当你一直处于一个学习的状态时,你永远都是一个新的人。所有的东西都是不确定的,你永远都是无知的,不管你多大年纪,处在人生哪个阶段,总会有新的东西出现,所以我们要永远处于学习的状态。
其次,所有的东西都是在形成的过程中,我们之前看到的是产品,现在看到的是过程。比如,我们以前拿到的是已出版的百科全书,现在的维基百科就不是一本百科全书,它是一个创造百科全书的过程。一直在被改变,一直处在创造的过程中。
知化(Cognifying)-与人工智能的合作表现决定你的薪酬
未来技术变革的影响是永久性的。
技术将和人工智能相关,技术要做的事情是让所有的东西更加智能,这个智化的过程就是技术带来的改变。
很多东西已经变得很聪明了。比如看X光方面的专家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的;法律方面的AI可以比人类律师助理更高效地阅读文件。
我们为什么需要人工智能去帮助我们开车呢?比如Google的无人驾驶汽车。因为他们的思考方式跟我们不一样,不会考虑杂七杂八的事情,只是专注去开车。我们在AI方面做的事情,并不是让他们比人做得更聪明,我们要做的是各种各样的AI,他们有多种思维方式。人类未来的目标,是将智力作为一种服务,可以像电力一样传输。
所以,对效率要求不高的工作更适合人类,任何看上去特别重复性的、没有意思的、没有什么乐趣可为的事情,都可以让机器完成。所以阿尔法狗和人比赛,是不公平的比赛,因为AI吸收了过去所有的套路。
在全世界最聪明的,不管是哪个领域,实际上它都是最聪明的人加上机器。与人工智能的合作表现决定了你的薪酬,你必须要和机器进行合作,而不是和他们对抗。
屏读(Screening)-任何一种平面都可以成为屏幕
这个趋势已经围绕在我们周围了,屏幕无处不在。任何一种平面都可以成为屏幕。不同的屏幕之间形成了生态系统,不仅我们看他们,他们也在看我们。屏幕可以跟踪你的眼神,知道我们注意力聚焦在那儿了,我们重视什么东西,然后改变屏幕上呈现出来的内容。
流动(Flowing)-你做的所有生意,都是数据
计算机中的三大阶段:原来是文件夹,之后是网络,现在我们处于一个数据流动的时代。现在的阶段就是流标签,云端组成各种各样的流,通过微信、微博、Facebook等等,我们可以听流媒体上的音乐,看流媒体上的电影电视,所有东西都成为一种流。
什么东西在流动呢?数据,不管你是做房地产、医药、化工,还是教育,其实你做的生意都是数据。商业乃数据之商业。归根结底,你在处理的都是数据。处理数据和处理客户一样重要。
很多公司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这么多的数据像是形成了超级生物体,远远超过人脑的容量了,这样一个巨大的机器星球,其实是全球化的一个运作,全世界的经济好像都以同样的脉搏在跳动,以同样的行为方式在运作。
重混(Remixing)-大多数创新都是现有事物的重组
经济学家发现,全新的东西很少,大多数创新都是现有事物的重新组合。这种重组就是我这里所说的重混。这是世界发展的方向,重要的趋势。
做重组或者重混时,首先是要做一个拆解,把它拆解成非常原始的状态,再以另外一种方式进行重组,之后不断进行这样的循环,就像你把乐高拆开后再组装。
同样,我们也可以拆解银行,把不同的银行功能分解之后重新组合起来,汽车也是这样,基本上所有的东西都可以这样做。
企业想要升级,需要拆解企业的构成,再进行重组,在重组的过程中产生新事物。
过滤(Filtering)-能吸引注意力,就能赚到钱
这是世界的另一面,现在有各种各样的选择。我们需要一些人来帮忙,找到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这就叫做过滤。
我们是缺乏注意力的,变得稀缺的是人类注意力,没有哪一种技术可以增加你的注意力时间。
既然我们的注意力是世界上最珍贵的资源。是不是有这样一种可能性,为注意力付费,比如为看广告的人付费,因为人家花了注意力在你的广告上,这样思考会有各种各样的可能性了,广告商应该是直接付费给广告观众,而不是付给出版商或者其他公司。通过社交网络寻找到kol,为他们的注意力付费,不同影响力的人群付不一样的费用。这样做的话就是把整个广告行业颠覆。
互动(Interacting)-它的影响将和AI一样深远
互动的影响力可能和AI一样深远。智能手机之后应该是什么呢?一个是虚拟现实VR,把机器戴在脑袋上,你可以看到一些东西。 第二种是MR,也就是现实和虚拟混合。你如果把这样一个眼罩戴上的时候,每一件事情都是以3D的方式存在的,你可以用手控制这些现实,而且你真的是相信这些现实是存在的。
使用(Accessing)-所有权价值变成使用权价值
“使用”这个词其实很难去解释,也就是之前我们是拥有一个产品,之后我们去使用某一种服务。
这种拥有的概念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使用在很多方面比拥有更好,你马上用到一个东西,用完之后马上可以丢掉,肯定比拥有某些东西要更好。因为你的目的是使用,但是拥有的话,你要承担很多的责任。
现在很多的软件也是朝这个方向走了,不用购买,而是订阅,不仅是数字行业,在有形的行业也在发生这样的转变,包括汽车,滴滴、优步都是其中的例子。 我们不需要拥有汽车,只需要使用这种服务,使用无需拥有,无需维护无需储存。
共享(Sharing)-核心不是分享,而是协作
经常会有人讲分享经济。首先,现在的分享还属于非常初级的阶段,这个世界很大,有很多东西都是可以分享的。
其次,我们在讲分享时,不是一般意义的分享,而是在讲协作,即:分享=合作,以一种规模化的方式合作,可以让成千上万几十亿的人以合作的方式进行互动,这些人的共同协作可以带来社会的变革。
开始(Beginning)-技术的用途,是用出来的
关于技术,在最开始的时候,没有人知道新的发明是最适合用于什么的。
比如爱迪生的留声机,爱迪生根本不知道这能用来干什么。留声机慢慢应用于两个场景:一是录下临终的遗言,二是录下教堂里的讲话,包括唱歌,后来留声机主要用于这个用途。
所以,用途很多时候就是通过使用来发现的,不断尝试,在发明的时候,我们可能想不了那么多。新技术出来的时候,我们也不知道可以用来干嘛,只有通过使用。
提问(Questionning)-好问题比完美的答案更重要
今天要找到答案很容易,你可以问百度,可以问谷歌,还有各种AI,他们都特别棒,回答变得越来越便宜。
但是同时,提问变得越来越贵了,我们必须要培训人们去提问,让他们创造问题,一个好的问题,会比一个完美的回答更有价值。
你必须要有非常好的驾驭问题的思维方式,因为问题本身可以开发一个新领域,是一个能动最好的推送者,像引擎一样,推动人的思维不断去创造。
颠覆(Disruption)-内因从来不是主要原因
最后说说颠覆,就是我们创造性从何而来。当我们在思考颠覆时,有三个规律:
一、不管你在哪个行业,颠覆不是从内部出现的,而是从外部推动的,内因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二、一些一蹴而就的现象和技术,只是看上去很突然,但它其实已经在背后存在了很多年;
三,创造或者发明,是一个不挣钱的市场。首先大多数的发明都是失败的,风险非常高,一开始的质量非常差,也就意味着利润非常低,任何商人都会告诉你,投资这一行是非常不挣钱的。
关注微信公众号“舌尖上的数字化”,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关于MTC
MTC是一家提供企业管理咨询和SAP ERP信息化解决方案的专业顾问公司,在国内外拥有众多SAP ERP成功案例及SAP行业解决方案。
热线电话:400623300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