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浏览到一篇微信文章,教人如何利用投资与复利的力量实现挣一个亿的小目标,方法是这样的:“寻找到一个每年平均年化收益20%以上(包括20%)的投资,每年投入1.4万元,持续投40年就可以实现挣到一个亿的小目标”。看了这个方法后,我自己把数据带入算了下,结果真能得到一个亿。问题就来了,公式理论是理想状态下的结果,现实生活中每年存个1.4万元做投资不难,可是上那去找一个每年平均年化收益20%的投资,况且还要每年坚持投以及等上40年之久,在这喧嚣浮躁的社会里每个人恨不得都快人一步,有多少人能有40年的耐心。这里不重点讨论是否能够找到一个平均每年年华收益20%的投资,本篇主题是如何成为一个富人,这个实现一个亿的方法,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欠缺可操作性,但从侧面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如何去对待你的时间与金钱,以及对成功是否有足够的耐心,决定了你是穷人还是富人。
关于如何成为富人这个问题,美国一名亿万富翁财商大师罗伯特清崎在一本书里给出了答案,这本书名叫《富爸爸穷爸爸》,《富爸爸穷爸爸》是作者罗伯特.清崎的亲身经历,具有非常真实的可读性与参考性。罗伯特.清崎有两个爸爸一个是拥有高学历博士文凭的穷爸爸,一个是八年级都没有念完的富爸爸,故事讲述的是他是如何在穷爸爸和富爸爸的教育选择下,从一个穷人家庭的孩子成长成为一个真正的富人的。
《富爸爸穷爸爸》这本书里面讲到,决定一个人成为穷人还是富人,主要取决于他们所接受的教育。人是教育与环境的产物,所有人都无法脱离环境而生存,呆在什么样的环境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决定了你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教育教给人一种思维模认知模式,拥有什么样的思维模式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模式,拥有什么样的行为模式就会拥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想要成为富人,就要学习富人的思维,用富人的思维模式去思考,做事,生活。
书中最核心的两个概念是资产与负债,要想成为富人首先我们得学会区分资产与负债这两个概念,这两个概念可不是像会计学定义的那么复杂,罗伯特清崎为了让更多的人能成为富人,学会区分资产与负债的概念,给这两个概念想出了一个非常通俗易懂的定义。资产就是把钱放进你口袋的东西。例如,把你拥有的房子出租出去,每月给你带来收益的房子,是你的资产;刊印你写的书,获得的出版费,书的版权是你的资产。负债就是把钱从你口袋里掏出来的东西。例如,你按揭贷款买了一套房,每个月要还款银行,贷款买的房子是你的负债;买了一辆车,每年要花钱保养加油的车是你的负债。当你理解了富爸爸的资产与负债的概念后,你就会明白为什么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因为,穷人不断购买以为是资产的负债,而富人则不断购买能够不断带来现金流的资产。看到这里的读者朋友们可能会有疑问?房子,车子怎么会是负债呢?那既然是负债,那怎么还会有那么多富人买车买房呢?是的,富人也买车买房,不仅买还买豪华的高大上的,但是真正的富人,是在资产给他们带来的收入大于他们日常支出,能够支撑得起他们的奢侈才购买的。如果你能学会像富人一样不断购进资产,并延迟你的满足感,直到你的资产收益大于你的日常支出,那么你就实现财务自由了。
那么既然要成为富人就要得接受富人的教育,学习富人的思维,不是也得要有一个富爸爸才行吗?我们这些不是富人家庭出身的人怎么办?答案是,读书与交朋友,读那些已经成功的做到了你想要做的事的成功人士写的书;与那些成功的做到了你想要做的事的人或具备成功的思维与心态的人交朋友。五年后的你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取决于现在的你读什么样的书与什么样的人交朋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整天呆富人圈里,读富人写的书用富人的思维思考,想不成为富人都不行。
以前在书里看到一个关于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故事说“比尔盖茨,即使把他空投到一个没有人认识他的地方,在没有人脉,金钱,背景下重新开始生活,五到十年后,他依然能够成为一个富人”。这说明决定一个人是富人还是穷人的不是金钱,而是思维。
想要成为富人,就得学习富人的思维,以富人的思维去做事与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