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的法律人,除了跑在马拉松的赛道上,在法治之路能走多远?这是个问题,一个不容易回答的问题。

在大众长跑特别是马拉松持续升温的今天,以律师、法官、检察官等法律职业人为主的法律人跑步群体,无论跑马的水平,还是跑马的“格局”,在业余跑步人群中都是最高的。这些法律人,在2016年首届“西政杯”全国法律人马拉松赛上,就跑出著书立言的“专业”程度。

2017年4月23日,泰山国际马拉松暨第二届“西政杯”全国法律人马拉松赛前,数百法律人再一次泰山论剑,于此前一日在泰安万达嘉年华酒店举行中国律师论坛,泰山脚下,一时多少律界大伽,雄姿英发。

中国法律人在国家社会治理的地位,跟所有现代法治文明国家里的同行,自然不可同日而语。我国法律人的法治之路,崎岖而多舛。新近时期,律师的社会作用甚至被贴上某种不可言的政治敏感与禁忌,这不能不说为法律人的悲哀,国家之哀,民族之哀。
近现代以降,凡政治民主或法治国家,或二者兼具,法律人无不是国家与社会治理的中流砥柱。且不论现代民主议会制度中的立法者,持法律之鞭的司法者,仅就近二三十年来国人周知的外国政要当中,亦多数是法律人。
前英国首相克莱尔,前新加坡政治教父李光耀,前台湾总统陈水扁、马英九---美国联邦建立后的45任总统中,律师出身居然有25位之多。除首任华盛顿总统不是外,从第二任总统亚当斯至第八任总统范布伦,全部是律师,包括美国青史留名的林肯总统。
前总统克林顿和他的老婆,刚刚被“颠覆政权”的奥巴马总统和他的老婆,也均曾是律师出身,成功的律师。不但如此,扣开白宫之前,奥巴马同志担任哈佛大学《哈佛法律评论》主编一职数年,该刊作为全球法学界的“核心”期刊,一直引行业影响力之首。奥巴马老师的知识水平,因此被提高到不知哪里去了。只期待他列举其青年时代在奥家屯读过的世界名著。
法律人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法律职业在世界各国都能吸引最优秀的青年选择它,并以之为业。文明社会之需要法律人,就如同需要医生一般,也犹如公民有信仰、行为有底线、民间有公德的社会需要宗教牧师一样。身体之痒靠医生,灵魂之迫归宗教,社会之病灶当需法律人。
尽管于斯未必,但法律职业确确实实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职业。甚至说,人类自从有了明确的职业分工,便产生法律职业。类同于人类研究科学技术、了解生命机能、探索宇宙奥密之旅,人类“发现”、总结、创新群居生活治理之制度方略,同样是一个渐进伟大的智慧之学。这一过程走在前沿的就是制度文明下的法律之学,以及以法律为职业的法律人群体。
早在古罗马帝国,法学家即具有极尊崇的社会地位,以至于公元2至3世纪时期罗马帝国五大法学家乌尔比安、帕比尼安、保罗、盖尤斯、莫迪斯蒂努斯的学术观点与著作本身,就是帝国法律依据。
公元313年,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一世颁布著名的米兰敕令,基督教成为合法宗教之后,包括基督教会统治欧洲的所谓黑暗中世纪,法学研究和法律人群体的活动从未中断,故使得自古罗马时期开创的法律传统得以延续。光耀人类千秋的文艺复兴,也正是起源于中世纪,其中罗马法的重新发现并研究成为文艺复兴最重要的思想与制度启蒙。在教会的允许下,专门从事研究法律的博洛尼亚学派早在1088年就建立机构并开展学术研究,并使这所最早的“法学院”或“法律系”,定格成为人类第一所大学,即博洛尼亚大学(见拙文《博洛尼亚与大学》),黑暗中世纪不乏闪闪明星。
法治传统是西方文明的基因之一。对法律的敬畏,在西方世界仅次于宗教教义。西方文明的深处,法律不是任何人的发明,而是“发现”,是与宗教教义一样用以沟通神灵与俗世的纽带。执法律之鞭的法官,因此而先天的被赋予某种神性。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西方影视剧中,法官甚至可以替代神父主持神圣之婚礼现象的文化原由。我们所知晓的西方法律人,特别英美法系的法官律师等,在出庭参与案件审理过程中常常冠以假发长袍,其用意亦在于强调突出法律人非正常之“人”,而是代表神灵参与审判的宗教情怀。

法学家贝卡利亚言:“神明启迪、自然法则和社会的人拟协约,这三者是产生调整人类行为的道德原则与政治原则的源泉”。经由法律人“发现”与拟定的法律,与神明启迪并驾齐驱时,法律人职业就天然的具有某种神圣性。法律职业,特别是法官职业即成为近现以来西方社会最受社会尊宠的职业。因其天然的“神性”与专业性,故即使在最民主的政治社会,司法也始终与“民主”保持一定的距离。司法的被动性、最后的审判文化,致使法官的独立性与公正息息相关。
多元熙攘的美国社会,只有九名大法官的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法官不仅不经由民众投票选举,况且一经任命即享有终身制之保障,一切制度均围绕法官中立、独立、公正而设置,又又恰恰淡化民主之因素。
中国的法律人群体出现,已为晚清变法修律时期,以沈家本等人为代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晚清变法改制原则,实在是为中国法与中国法律人开了个坏头。使其自始即不同于日本明治维新的彻底改革精神,以法为用、功利主义、工具主义成为先天基因。
然先天不足,起步迟暮,但民国时期的中国法律人,横空出世即取得的举世之功,为世人敬仰。然而,少年后来,筚路褴褛,荆棘众生,舛运不断,至今依然。
中国社会渐进式改变松绑近四十年来,社会整体上有所进步是客观事实。但我们总无视高代价的物质暴发性发展光鲜之后,是掩盖了的社会文明进步缓慢甚至停滞。四十年来,中国法律人从“无”到有,再到今天30万律师职业的今天,规模上的成绩斐然,也必需承认我们法律人在国家社会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近年来法治文明与法律人的职业活动,节节倒退亦不争之事实。
法律人跑的更慢了,而不是更快了。
当然,那要看”跑道“在哪里。4月23日清晨,第二届“西政杯”全国法律人马拉松赛在泰山脚下开跑。参加本次法马的法律人规模,与新近创造的跑步水平,均再创新高。来自海南的法学教授张爽老师以3小时12分的个人最好成绩,取得法马第一名、泰马大赛女子第三名的好成绩。
毋庸怀疑,当代中国法律人,特别是30万律师群体,是中国社会最具社会竞争力,最具社会责任感,最具正义担当的群体,也是守望中国良知最坚定的群体之一。这样一群法律男女,即使从法治之路切换到马拉松的频道上,他们也是最靓丽的风景。

法治路远,向着泰山,依法而行--
2017年4月30日,北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