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星会飞
童年时候,喜欢的虫子是蝈蝈,我们当地方言叫“油子”,当我读初中的时候,发现在语文课本上面,有法布尔《昆虫记》的选段,里面记录了蝈蝈的生活习性,我才知道,原来老家的“油子”就是蝈蝈。
蝈蝈是个一个漂亮的昆虫,主要是抓来放在笼子里面,听它叫。蝈蝈的声音好听,放在笼子里,相当于“免费听歌”。
蝈蝈的笼子是自己做的,就是在秋天玉米收了,玉面杆儿放在房前屋后,自己去把玉米杆儿最上面的那个细细的头儿给截取下来,像一根筷子一样,这样收集下来,大概用50根左右,放在水里泡湿晾干后,用绳子做成一个的长方体的笼子,具体的编制方法,我现在依然记得,就是先搭好骨架,每4个玉米杆子一组,捆起来做“柱子”,长方体的两个面需要8个“柱子”,每个面是4个,大小一样,然后,在“柱子”之间把杆子穿好,彼此交叉,所有的面都穿好杆子,笼子就成型了,用剪刀把每个边都剪齐,用一个绳子吊起来,就是一个挺好的笼子,这就是蝈蝈的家。
蝈蝈在大豆熟的时候,就能看到,在下地干活儿的时候,我就可以抓一个,不好抓,我一般找到一个就会去了,然后放在笼子里面,给蝈蝈吃一个辣椒,然后蝈蝈就不停的叫,这时候,就可以听到蝈蝈美妙的声音了。
我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之后,发现,蝈蝈其实不用嗓子叫,而是靠它翅膀的振动发声,而且,母蝈蝈是不叫的,叫的只有公蝈蝈,就是后面有两条尾的那种,蝈蝈的叫声,是为了求偶,不是给人听的,哈哈。
现在的人,生活节奏快,没有人再去抓蝈蝈,这是一个高度现代化的社会,人已经渐渐离开了大自然,逃离了生长自己的土地,来到一个钢筋水泥的地方,这里,只有汽车的轰鸣声,无论如何,也不会听到蝈蝈的叫声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