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论语》这部博大精深的儒家经典中,孔子以其独特的智慧和洞察力,为我们揭示了许多关于人生、道德和社会的真理。其中,他对于“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的提问,更是深入探讨了说话的艺术和君子的品质。
首先,孔子提出了一个问题:“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这句话的意思是,你的言论诚恳,你是真正的君子吗?还是只是表面上装作庄重呢?这是一个深刻的质疑,也是对我们自身的一种反思。
在社会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两种人。一种是真正的君子,他们的言论诚恳、真实,他们的言行一致,他们的行为举止都体现出他们的真诚和正直。这种人,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来,从感觉上也能亲近这样的人,这样的人真真实实。我们希望跟这种人交往,我们自己也应该成为这样的人。
然而,另一种人,他知道诚恳老实的说话、言论可以赢取信任,而他本身不是一个老实人,心里想的是另一套,坏得很,但是他言语、态度之间能伪装得很诚恳。这种人,就是伪君子,道行高的伪君子,甚至可以欺骗到很多人,且是长时间的,但是终究会被拆穿。
我们当然不喜欢伪君子,怕自己被欺骗、愚弄。跟这种人交往,对自己肯定是没什么好处的。我们自己呢,也不要做伪君子,因为做伪君子总有一天被拆穿,到时候就会尴尬难受,甚至受到法律的制裁。即便是不受到法律的制裁,您这内心与外表严重不符合,您自己也得小心翼翼地,怕被拆穿,自己睡觉做事都不踏实。
其次,孔子提出了另一个问题:“色庄者乎?”这个问题的意思是,我们是否应该把每一件事情都当作正事来对待,让别人看到我们是一个正经的人,而不是一个嬉皮笑脸的人。这样,别人对我们就会更加认真。坏人、恶人,也就不敢作恶,自然就远离我们了。
总的来说,孔子在这句话中向我们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我们在社会上,是否可以随便发表自己的意见?答案是,如果你真的比别人懂,你就可以发表意见;如果你不懂,你就别说,别给当事人添乱。你平常就要严格要求自己,严肃认真对待每件事,这样,你说的话、你的言论,得到别人的尊重。小人、恶人不会给你捣乱。如果你说话经常嬉皮笑脸,乱说话,不严肃,你就没有威信了。就算正确的意见也没人采纳了,还容易招惹到小人、恶人。
这就是孔子在《论语》中对于说话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他教导我们要做一个真实的君子,不做伪君子;要严肃认真对待每一件事,不说无的放矢的话;要做一个正经的人,不做一个嬉皮笑脸的人。这些都是我们在现代社会中仍然需要遵循的原则和准则。
想了解更多关于人性和致富的思维吗?喜马拉雅关注 强者思维_N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