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读书《水晶金字塔》
《水晶金字塔》是岛田庄司的一本推理小说,每每拿起它准备开读时,总因太厚而放弃。484页的推理故事,总是令人发怵的。好在这次终于下定决心读完它,这其中的曲折离奇够我写那么一篇不那么成熟的书评了。
——写在前面的话
《水晶金字塔》
这本书是一本极奇怪的书,它的阅读顺序和它的目录顺序并不相同。如非有人指点,按照目录读下去,必定味同嚼蜡、云里雾里。以故事发生的地点为章节标题,发生在“恶女岬,美国1”“埃及岛,美国2”和“澳大利亚”的三章是所有故事的序幕,也是故事的主体,一开始在恶女岬和澳大利亚分别出现了两具尸体。而之后却跳跃式地穿插了在埃及马蒂欧和船上两个地点的故事。我开始读的时候,尤为费劲,几乎想要放弃。但庆幸的是,我还是坚持下来了。读完之后再来分析,这本书大概是讲述了3个不同时代、不同地点发生的故事。
自负的文明难逃诅咒,终将灭亡。
发生在美国埃及岛的杀人案件是整个推理故事的主体,其中作者又穿插了在古埃及的一个凄凉爱情故事,埃及法老的次子在一次遇害中流落到一个世外桃源,遇到了一个美丽单纯的姑娘米克尔,次子厌恶都市光鲜外表下肮脏的本性,被姑娘纯洁的灵魂所吸引,王子虽然离开了小岛,但姑娘对他念念不忘,更对未知的大都市无比好奇,她离开了小岛来到了吉萨,来到王子身边,却不曾想王子的对手以她低贱的身份作借口弹劾王子,导致王子不得不通过对外征战取得认可,趁此机会爱慕王子的贵族联合臣民将姑娘献祭给了神明,而战败的王子千辛万苦回到吉萨时,等待他的却是兄长法老的死刑。
刚开始这个故事的确让人摸不着头脑,作者想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什么呢?是当文明达到顶峰时就是它逐渐消亡的时候吗?是当人们被文明的繁华所蒙蔽骄傲自负时就预兆了文明的毁灭吗?当然,这个故事引出了《死者之书》,引出了地狱使者“阿努比斯”。
而这个故事里的很多情节实际上与整个故事的主体有一些遥相呼应的地方,比如王子按照米克尔的相貌雕刻了一个石像,在数千年后的金字塔被发现并被陈列,让御手洗一行看到。还有这句话:“文明的衰亡,通常是溺死的。”
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富贵,也许正来自于一些我们所不知道的地方的弱者做出的不公平的牺牲。
而在船上发生的故事,实际上是1912年英国泰坦尼克号的复盘,作者以研究金字塔的学者为引线讲述了一个小故事,船上的作家、考古学家等等讨论着金字塔的研究。而有人说,1912年泰坦尼克号代表着英国文明发展的顶峰,同时它的沉落,也预示着过于自负的文明衰落的开始。
我讲不清泰坦尼克号沉没的这个故事到底在整个故事里面有着什么样的作用,也许真的像很多读者所说,是在灌水吧。
文明的中心是在向西移动的。
死亡时间发生在玲王奈主演的《阿依达1987》拍摄现场。玲王奈在束手无策的情况下请出御手洗出山,在5天之内查清案情真相。其中冗长的过程我不赘述,有意思的几个地方是,御手洗和他的助手石冈像极了福尔摩斯和华生的角色分配,石冈君在陪伴着御手洗查案的同时,也记录着案情整个过程以出书,这样的搭档模式,让不少读者对御手洗的性取向产生了怀疑,甚至觉得这是赤裸裸的爱情,对此我不置可否。但这样的搭配模式和御手洗与福尔摩斯一样神经质、傲慢的性格人设不由让我觉得有些老套。
整个推理过程或多或少用上了之前的两个故事,并在结尾时有一个反转。我更感兴趣的是,作者借御手洗的口一直在强调“文明西移论”,甚至提出了“未来文明的中心将会在日本”这样的论调,这可能是大日本帝国生来就有的傲慢和自负?
回归故事本身,我觉得是有些失败的。岛田庄司原本想要构架的一个文明的复仇,其实到最后并没有实现,反而将故事的真相落脚到了想要逃离家族的诅咒和命运的束缚制造的死亡假象。有人也许会说,掀开第一层真相时,的确是文明的复仇啊。第一层真相,看似是跨越了好几代人的复仇,也几乎让所有人疑惑。不过是给了一张泰坦尼克号的船票,由此引发了家族的没落,几代人都过去了,这个想要向给船票的家族复仇足以成为杀人动机吗?我觉得缺乏逻辑。当然,后面的二次解谜也的确论证了这个猜想,这只是一个障眼法,也只是御手洗为了让玲王奈的电影顺利开拍上映、为了让幕后真凶显形编造的一场“演说”。当故事的落脚点变成“解脱”时,原本宏大的故事结构和实际上并不能实现的作案手法瞬间变得有些无聊和可笑,立意小了,而且是一瞬间变小了。
里面可能值得深究的是,在越战期间研究的枯叶剂让美军在越战中占得先机,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它让畸形儿的比例大幅上升,不仅伤害到了越南普通军民,也伤害到了参加越战的美国军人。而由此引发的战争的思考。平民产下的畸形儿却无法随着战争游戏的结束而消失,他们痛苦的人生就是在人所不知的角落里忍受煎熬,这也就是“水晶金字塔”诞生的最初的意义。当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作者的反思和控诉。
@养生猪10点就睡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