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是心理学家艾丽卡·雷斯切尔的一本有关教育子女的实践指南书,作者将教育原则与实践案例、实用窍门、教育工具和策略相结合,介绍了教育子女的主要原则,全书共有75条原则,旨在帮助父母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通过正确的教养方法,提高孩子的社交和情绪管理能力,引导孩子成为幸福、友善和有责任感的人。
R:阅读原文
我们需要留意,与孩子的日常互动具有长远的潜在效应。比如,当孩子需要得到我们的关注时,如果我们习惯性地停止手头的事情,久而久之,我们就在无意中教会了孩子,他们的需要和欲求总是优先的,我们没有主动让他们学会等待。
如果我们试图习惯性地“转变”孩子的情绪,包括无聊感,那么,我们就是在教他们,有些情绪是不好的。我们失去一个机会,让孩子学会如何接受和容忍这些情绪,而生活中这些情绪是无法避免的,或者,我们也没有能让孩子学会如何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类似的,如果我们习惯性地通过喊叫来引起孩子的注意,我们就在无意中教会了他们:只有父母大声喊叫,我才会理他们。我们也“以身作则”地教会了他们,大喊大叫是一种可以接受的获得他人注意的方式。这些例子都有一个关键词:“习惯性地”———只要你持续不断地添加,一粒米也能堆成一座山。
长短兼顾意味着,为了家庭和孩子,尽管我们需要应对家庭生活中的日常挑战,但还需要在心智中保有一个长远的目标,这意味着,我们不能为了短期的解决方案而牺牲长期的目标。
教你这样做:
留意你的习惯行为和语言(或者,习惯性的相反行为和语言)。你应该像一个局外人一亲观察自己的言行。
关于习惯性行为,问问自己如下一些问题:
我正在做的事情,是否愿意我的孩子加以模仿?
我正在做的事情,是否有利于打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我正在做的事情,是否解决了某个问题,但又造成了另外的问题?
I:重述原文
在与孩子互动的过程中,有些是具有长远影响的,孩子会使用一些方法来引起我们的关注,我们要注意,不要让孩子的事情总是比我们的当前正在做的事情的优先级要高,这样,无意中透露给孩子,他们的事情应该得到立即的响应
在孩子发脾气或情绪不好时,我们往往都会干预,试图让孩子尽快脱离“坏”的情绪,就其实就是传达给孩子,发脾气或有情绪是不好的,孩子也失去了接纳自己和容忍自己情绪的机会,情绪变化是生活中无法避免的。这样容易让孩子无法管理的控制自己的情绪。
日常生活中,我们想要引起孩子的注意或重视,往往会使用“大吼大叫”的方式,这也无意中让孩子以为,不“大吼大叫”的事,可以不必在意,可以不理我们。也教会他们,通过“大吼大叫”是可以接受的获得他人注意的方式。这里的关键是“习惯性”或“经常性”的。
从长远来看,我们需要面对孩子的日常生活的各种挑战,同时,也要关注教育孩子的长远目标,两个目标很比较重要,生成不为因为近期的目标,而忽略长远的目标 。
你可以这样做:
留意我们自己的习惯,可以保持觉察,觉察自己的语言、行动和思想,我们在做事情时可以问下自己:我做的这件事情孩子看到会模仿吗?是否有利于打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我们所做的这件事是否对造成更严重的问题。
A1:激活经验
在与孩子相处过程中,我们先从自己做起,不要为了短期的效果而忽略可能造成的长远影响,与孩子共同成长,对于想让孩子做的或养成的习惯,大人先做到,身教大于言传,相信榜样的力量,目前我在早起上是做的不错的,还是就是减脂上,达到目标,给孩子做了一个榜样。但在专注力和阅读习惯的培养上做的不好,经常打断孩子的注意力,阅读方面上,我是经常用手机进行写作和阅读的,因此,每天很多时间(5小时左右)的使用时间,但对于孩子来说,不认可用手机阅读和学习,这点做的不对。还有,我对孩子比较关注和敏感,她的任何要求,我基本上都上马上进行响应。在孩子情绪上,我也做的不够,孩子遇到心情不好的时候,我总是试图让她尽快改变,不要陷入在坏情绪中,没有让她自己去学者接纳自己的情绪和尝试找到自己的情绪改变方法。
A2:催化应用
孩子是上帝派下来让你再过一次童年的,要珍惜这次机会,考虑到孩子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先从自己进行改变,以90天为期限,培养自己晚上21:30以后远离手机和电脑等电子产品,进行阅读,并互相监督和鼓励,记录这90天的过程,坚持了就奖励,没有坚持就鼓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