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期间,对写作记忆最深刻的事情就是,跟着表姐参加的唯一一节写作补习课,对,您没看错,不是一期,是一节。我只去了一天,因为家里条件有限,从来没参加过什么补习班,也因为自己性格内向,补习老师提问,我很害怕。
但是那天学习的东西,我至今记得,不是关于老师讲的写作技巧,而是同学的发言,一个是说“拖地”,那位同学通过实践、反思,最终,总结出,要把地拖干净,应该倒着拖,我觉得很有道理,至今,我也总是倒着拖地。“洒扫应对”是少儿启蒙的内容,确实需要下功夫的,因为,同样是扫地,有的人就是能扫到九十九分,因为没有十全十美,其他的事情也是一样。
另一件事,是一个同学讲的故事,“一盒酥”与“一人一口酥”的故事。让我感叹同学课外阅读的丰富和知识积累的深厚。后来我也试图看一些世界名著和经典小说,但是,可能是因为自己太现实了吧,不喜欢看虚构的故事,唯一看完的一部小说是《简·爱》,女主人公面对人生的困苦不屈不挠,面对恋爱婚姻,更关注对方的心灵美而不是外貌和财富,这些都对我影响深远。
平时看书喜欢记笔记,如果没有拿出纸和笔,一边看一边总结或记录,就感觉这本书没看过。平时也喜欢思考,会随笔写一些感悟抒发一下感情,但是经常是一页纸一片纸,写过扔过。
直到今年疫情期间,电视上有很多网络公开课,看了余秋雨老师关于文化和写作的课程,他说,写作不是非要华丽的辞藻,或者各种排比对仗,而是自己真情实感的表达,写作是用来描述从广大到细小的世界,升华出自己的感悟,是传扬真善美的工具。一个文化大家,讲写作说的这样朴实无华,给了我拿起写作的信心。我注册了简书公众号,起名叫做“无常不执”,因为,我想提醒自己,世事无常,不要执着,尽人事,知天命。
曾经日更五十天,后来就是有空就写,有真情实感时就写,希望自己写出来的东西是真实的,是给人以启发的,或经验或教训,希望对他人有用。现在也成为了简书创作者。
但是,关于变现,没有很多收入。听了老师的课程之后,发现拆书稿挺适合自己。因为自己平时也喜欢看书,并且喜欢总结书中内容,同时能够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之前是苦于没有变现的平台,走进有书,好像解决了这个方面的问题。对接下来通过写拆书稿实现变现,充满期待。
为更美好的自己,加油!
番外
五天的拆书表现课的第四天,群里开始宣传21天的拆书变现营,领取优惠券后,1299元。
因为四天来,每天认真写作业,昨天发布的两篇文章也是在这个期间写的,班长特意私信语音,说是要打算投稿的话,现在就可以着手选书、看书了。我问她说,如果不报名这个课程,那还能投稿吗?她说,可以,只是学员投稿的邮箱和大众投稿的邮箱是不一样的,像这样投稿,机会渺茫,如泥牛入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