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来到家里了,我跟老师聊的过程中,孩子的情绪就更大了。对于他无厘头的哭闹,我就等着他哭,让他表达了再进行安抚。期间由于老师在肯定是要跟老师继续聊,在此过程中儿子却闹得更凶。他表达了需求后,我抱起来。老师看着我的安抚孩子的方法,在看到我家的环境。对我们家有了自己的评估。
于是接着交流。尽管孩子的情绪还未稳定,仍然接着交流。表达对我家的看法。说知道我是属于崇尚“爱与自由”的父母,全职带孩子注意力过多放在孩子的身上了。看到我家的书籍比较多后,就表示我更注重孩子的知识教育,太宠爱孩子了。表示没见过这么大脾气的孩子,就是跟旁边邻居的孩子,她刚教毕业的杨大宝脾气很相似。我们聊着的时候,孩子的情绪也一阵一阵的。老师坐了近20分钟准备走了,他自己倒是安静下来了。
跟老师交流得知老师的儿子已经读初中了。肯定年龄比我大吧,算是很有经验的老师了。看着孩子闹情绪老师表现得还算淡定,表示自己不会让孩子这么发脾气的。
这次老师看到的由由是一个哭闹的由由。我也没有想到我家第一次家访会是这个样子。
我和孩子爸爸自己这段时间都感受到我们的儿子已经比以前好很多了。以前还很喜欢撞头,现在都不撞了,也会自己调整情绪了,相对之前还是有很大的进步的。撞头这个习惯是从放到老家后,有的。矫正这个行为确实花了一些时间。
这次更让我发现了一个问题:我家这个由就是吭娘啊!到底后面隐藏着什么原因呢?
平时跟我一个人呆着都是很好的,情绪行为都不错,不会随意哭闹,因为没有观众。这也是我家的常态,因为家里就有我和由由,爸爸一周就回来两次,不在家。恰恰和大家说的相反,我不是那种注意力全在孩子身上的妈妈,我光跟孩子一起在家里的时候是比较少话的,很多时候一不小心就沉静在自己的关注世界中,看书或者写字。除了每天安排的常规活动,阅读和读经、英文动画片。我也只要参与读经,和给他准备每周的常规资料替换。其他的他自己玩就行了。他表达对什么的兴趣,我就给他拿什么资料和玩具。
所以单独相处,我们是比较和谐的。
这货在基督教老师那里,听老师说表现也是专注力比较强的,比较喜欢独立完成工作操作,比较喜欢去听老师讲课。独立性还是蛮好的嘛。
但这是一个坑娘的货。
只要我们之间出现了第三者,第四者,他就不乐意了。在外人面前,总是粘着我,闹着。比如去拍艺术照,我在的时候闹得跟个傻似的,刻意走开。他一个人倒是跟工作人员合作的相当愉快,一下子就完成了三套衣服的拍摄,很能进入状态。看了照片,表情动作都挺好的。
去幼儿园一个人能很好的与人相处。
一个人去邻居家玩能很好地与人相处。
我只要告诉他我几点会去接他就行了。
但是一到我需要跟别人交流的时候,这坑娘的货,就对我各种需求了。也许是看着娘跟别人交流,自己不情愿了吧。。。而且只对我比较在意,爸爸啊,奶奶啊……等都是无所谓的。害得奶奶来广州玩的几天,疯狂刷在孩子心中的存在感。
为什么孩子对于母亲会有如此强烈占有欲呢?
剖析:孩子的安全感还是有所缺失的,缺乏安全感的时候,就表现为对母亲的控制和情绪的波动。他有需求,但是没有得到满足才会有这样的情绪。而孩子最初的安全感都是建立在与母亲的关系上。一般6岁之前都是比较明显的。
记得有一年在火车上,一个孩子的妈妈跟我交流,那孩子楞是走过来用手把我的嘴巴堵上,不让别人甚至自己的姨婆跟自己母亲交流。只能他一个人跟母亲说话。
刚才和心理咨询师朋友谈孩子的表现为了解答难题。
我会发现一个现象,小白他会跑过来叫我抱抱,有时候我抱起来他马上又要下去,哈哈,其实,他可能就是要验证一下:妈妈随时都会满足他的需求,他也就放心了,安全感也就来了吧。
我们家来人,我在做饭,小白回跑过来叫我抱抱,我就抱抱他,当然有时候很忙,退给他奶奶或者爸爸,觉得这样不大好,及时满足他的抱抱的需求,他的安全感就有了,就不会再粘着或者说控制妈妈。
确实很多时候,孩子也会要抱一抱,或者在身边玩着也会说:由由想妈妈了。 给他一个回应后,他又自己独自去玩了。
希望更多的人能关照到孩子的情绪背后的真实需求。
有人说:要压制孩子的情绪。/ 我不会让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