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一位自作聪明的妈妈大倒苦水,她说她听了樊登老师讲得一本书,说语言暗示对孩子的影响,她模仿了却对孩子造成了负面作用。
我记得樊登老师举得这个例子,他说有一个实验,专家指着全班的学生说这些孩子智商很高,会有大作为。
实际上专家只是随意指点。结果被预测智商很高的孩子确实成绩斐然。这个例子说明积极的语言的暗示作用。
这位聪明的妈妈深受启发,然后和她的孩子说:"孩子,你小的时候妈妈给你做了智商测试,智商很高,在140以上。"
图片来自网络
显然这是妈妈善意的谎言,她并未做过这个测试。
这个孩子很惊讶,眼睛都亮了。原来自己真的很聪明啊,妈妈都做过测试了,这是她引以为傲的资本。
小学还好,知识相对简单,稍一用力,成绩提高的很快,孩子相信自己真的是聪明的,妈妈说得没错。
待上了初中,孩子还是抱着只要我努力我的成绩就会提高的想法,因为自己还是很聪明的。
再加上老师也说:"某某某,你不努力,就吃老本吧。"
孩子会想:"看来我还是挺聪明的,吃老本成绩也还可以,相比那些死学的孩子强多了。"
起初,家长也很赞同孩子的想法,成绩有提升的时候很是开心,表扬孩子:"宝贝,你真棒。"
让家长醒悟的是有一次老师找家长:"你的孩子在小测的时候作弊,被我当众批评了。"
家长愕然,怎么可以打小抄?这是弄虚作假呀。镇静下来,家长安抚了老师,答应回来好好管教。
孩子也很怕妈妈失望,胆战心惊的承认错误,妈妈了解了孩子是多么希望考出好成绩让妈妈满意。
妈妈安慰了孩子,:"打小抄的行为和道德品质没有必然联系,谁都有可能犯这样的错误,妈妈小的时候也干过这样的事情,你幸运的是有老师及时发现,帮你改正错误,下次不再这样就可以了。"
这件事虽然安全度过,孩子的心理未受到多大的伤害,也是成长的经历。
但是孩子还是不肯努力学习,以孩子的智商确实稍稍努力成绩就会提升很快。
可是孩子为什么不肯努力呢?她也是很在乎成绩的呀?
原来,在孩子的心理有这样一种想法,她怕努力了成绩也提不上去,这样就证明了自己不够聪明。她宁可守护着我成绩提不上去是因为我没努力,至少我还是足够聪明的嘛。所以孩子不肯努力。
但她的内心是痛苦的,是焦虑的。
如何破除孩子心理的恐惧,努力了成绩上不去就证明自己不聪明的恐惧?
孩子妈妈和我交流这个问题。我问她和孩子撒谎后什么感受?
她说其实心理挺不踏实的。从她的言语中能感觉到平时亲子关系还是可以的,如果是我的话我会和孩子承认错误,告诉孩子妈妈一时兴起才说了那个谎言,但不代表你的智商低,因为平时你也看到老师对你评价,但聪明不是资本,努力才是王道。
这个妈妈后来反馈说她和孩子谈了,孩子已经猜到了妈妈的心理,也懂得了妈妈的担心,孩子告诉妈妈她会努力的。妈妈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不管孩子未来成绩如何,至少她做到了坦诚。
在孩子取得好成绩的时候,如何和孩子互动呢?
孩子取得好成绩一定是很开心的。岸见一郎在《不管教的勇气》里说不表扬,他认为学习是孩子自己的课题,表扬意味着不平等,有上级对下级的感觉,他主张平等对待孩子,面对孩子求表扬的心理,我们做家长的可以说:"妈妈看到了你的努力,和你一样高兴。"
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家长的一场修行,没有千篇一律的真理,都是在不断的摸索中前行,不能无书,也不能尽信书,有独立的思考吧,但最重要的还是要打造良好的亲子关系,如何打造是家长最应该考虑的问题。
孩子的成长注定是一个渐行渐远的过程,但这个过程很有意思,也极具有挑战性。
每个宝妈们都要加油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