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前的21世纪初,围脖尚未流行,距离湖南邵阳蛮人张小龙2011年创办微信还有些年头,社交网络主要还是以灌水的天涯等bbs类为主导。当年明月这位几乎是80后的1979年生的顺德海关公务员、石姓湖北宜昌大侠,从2006年开始在天涯连载《明朝那些事儿》。记得那时候我还在深圳的日资银行过着工作朝九晚六接羽毛球或瑜伽或下厨或读电影杂志或逛街的普通2B青年的幸福规律生活,每晚睡觉前最后一件事便是打开电脑,挂上msn,打开天涯追拜神贴,日子美得一踏糊涂。
3年后的2009年,我已经在渣打银行喝了几年鸡血跑遍了全国主要有色企业成了大宗商品届微微微小小小专家,和志同道合的一群年轻人享受着废寝忘食的拼搏快感,激情澎湃地给家里矿山出(指)谋(手)划(画)策(脚)。每晚睡觉前最后一件事,依旧还是和电脑有关,只是变成了疲倦地合上写完CA的公司电脑,无它。
那一年,《明朝那些事儿》书本正式出版。那一年,是我遇见宙哥一周年。选一周年纪念日礼物时,我毫不犹豫斥“巨资”(想笑)买下一套绒布精装版送给了我的男神。
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年轻的时候,钱少,幸福却好容易好多呀!
我是个疯狂沉迷数学的偏科文科生,中学时代特别厌恶学历史,同年级的亲三哥,每天骑车带着我上学和回家路上都耐心劝我“小妹,你要把历史提高起来你就无敌了”,我丢过去“历史太枯燥了背不进去”再不接话。任性的我直至高考前一天,所有历史课本都还没看完过(工作后偶尔做梦梦里急煞了高考前一天猛翻历史书),高考历史成绩还没达到班级平均考分。我能考出文科加外语专业总分全省第一,完全因为语数外三科学得太扎实了。也因为这份少年时代的任性,造成了我成年后自身知识结构体系的残缺,和无知。
工作后,投资时,更渐渐悟出“以史为鉴,可知未来”的奥妙和神奇。
少壮不努力,老了来补课。
言归正传。
今天再次翻出这套【明朝那些事儿】,推荐给和我一样厌恶过枯燥的记述式历史教科书的朋友。或许您会和我一样,因此而对历史重新燃起兴趣。

这套书开创了历史除了“史记”、“教科书”和“戏说”之外的第四种记录方式。作者石悦笔名“当年明月”,他在历史与小说之间、正史与戏说之间、历史学术与影视历史剧之间的结合上找到了融合点,本着“以白话讲述历史、让历史变得更好看”的理念,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人物为主线,用鲜活的写法、流行文学元素和小说的笔法,加入对人物的心理分析、对当时政治和经济制度的评价,吸纳了叙议结合、伏笔照应、铺垫悬念等多种手法,并穿插了很多幽默,甚至运用一些无厘头的语言,或流行歌曲歌词,将历史还原得清晰深刻、丰满圆润,让历史书变得真正好看。
它既非正史,也非小说。按石大侠所说,可称为“趣味史学”。也有人称之为“通俗历史”或“心灵历史”,也有人把它当作“札记”,还有人认为这套书是“通俗版的明朝通史”。
看,“啊~多么通(俗)的文字~”(配乐:那英【领悟】):

读书使人进步。有饭吃、有书读,岁月已足够静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