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朋友给我推荐了一篇很火的微信文章,名叫《我见很多赚大钱的人,但没有一个是靠努力成功的》
读完后,如果用一句话概括此文,那么我可以说:它不过就是论证“选择大于努力”观点文章的一个翻版,而且还仅仅是换了一套说辞罢了。
并且,对于这一观点,作者不仅大费周章,而且逻辑论证并不严谨。
事业的成功是很多因素综合而来的结果,岂止作者所谓的运气和趋势就可以把控的?
而且,作者并没有去思考和分析“努力”本身的特性,却一味批判努力无用,不如把握趋势。
努力也有很多种。朝着对的方向努力和错误的方向努力,因为,相对而言,采取适合自己和顺应时代趋势的努力者是更容易成功的。
比如,弹钢琴的朗朗和打篮球的姚明,如果换个行业,他们便不一定就能成为新行业的翘楚了。
用正确的方式以及错误的方式努力。因为,相对而言,脑力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所获得的财富大多数都是大于体力劳动者的。
比如,富士康流水线上的员工和每平米上千元设计费的室内设计师他们在单位时间内获得的财富肯定是不同。
大趋势的正确把握是结合时代做出正确选择后的结果,对于正确的方向,需要结合自身的了解和对社会的了解,这一点的判断需要“预见力”,何为预见力?创业成功的一个前提是对行业精准的预见力。其实它就是基于历史经验、社会分析等综合判断之后形成的结果,它和一个人的见识和视野有关。但这能单纯的归结为运气吗?
我觉得,英雄与时势的关系应该是,首先,良好的时代孕育了有雄才伟略、广博见识的人,继而。这些人掌握了时势运转的规律和预见未来的能力,然后才能把握机遇,创造新的时势。新的时势又将孕育新的英雄,以此规律轮回,推动下一次大变革的出现。
再者,文中说中国的顶尖级的富人学历普遍都是不高的。这个说法纯属作者的主观臆测。
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曾调查研究表明北京大学造就最多亿万富豪,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紧随其后,哈佛大学造就的中国亿万富豪最多;经济管理和计算机专业最盛产亿万富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MBA/EMBA最受亿万富豪青睐。房地产、能源和IT业是催生亿万富豪的“金矿”。
另外,搜狐网的一篇财经类调查报告去年12月份调查了60个中国商界大佬的学历信息。
数据显示:60个样本里,985高校毕业的大佬27个,211高校(不含985)毕业的7个,名校出身的明显更具有优势,普通大学本科毕业的13个,没有上过大学的只有13个。这充分说明了,好大学跟商业成就完全成正比,越是名校毕业的学生,商业成就越高。
最后,作者还在文中说:“我自己一直在反思这些年里的很多事情,突然发现所有的成功失败,很大程度上都不是我自己个人能力决定的,而是很大程度上被大趋势给决定了。”
而我觉得“预见大趋势”的能力,其实就是个人能力的一种体现,它是一种卓越的洞察力和判断力。如果没有这种观察分析和判断识别的能力,即使大趋势就在你眼前,你也看不到。
而且,社会趋势本质上也是由人民来推动和兴起的,只有把握深度洞察和反思人性的能力,才能把握时代运转的大趋势。
而所谓的有的人即使自己能力不怎么样,但事业却依然能够成功的原因在于:他们有自知自明,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同时善于识人、统人和借力,也就是像刘邦和武则天一样有远见卓识。
《史记·高祖本纪》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西汉初年,天下已定,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举行盛大的宴会,喝了几轮酒后,他向群臣提出一个问题:“我为什么会取得胜利?而项羽为什么会失败?”
高起、王陵认为高祖派有才能的人攻占城池与战略要地,给立大功的人加官奉爵,所以能成大事业。而项羽恰恰相反,有人不用,立功不授奖,贤人遭疑惑,所以他才失败,汉高祖刘邦听了,认为他们说的有道理,但是最重要的取胜原因是能用人。
刘邦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在大帐内出谋划策,在千里以外一决胜负,我不如张良;平定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饷,不断绝运粮食的道路,我不如萧何;联合众多的士兵,打仗一定胜利,攻占一定取得,我不如韩信。”
这一故事充分表明,多次用人的成功对于刘邦事业成功的巨大推动力。
上帝造人是很公平的,没有人是全能的,能力再强的人也有自己的短板,但能力是可以提升和锻炼的,并且,能力的提升也需要通过努力来达到。实在不行还可以学会识人、统人和借力,而把如果把事业的成功单纯主要归结为时代的大趋势,一来是没有看清能力的多样性,二来是没有看清“趋势”的本质和来源。
事业的成败是由天使、地利、人和等多个因素所综合孵化出来的成果,虽然复杂,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需要我们以理智和经验去掌控和归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