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学习《世说新语》中的一则《咏雪》,课文读熟后,依据课后注解,我们疏通了文章的意思,大致了解了文章的内容。
这时老师提问:谁能说说课文题目《咏雪》中的“咏”是什么意思?经过一秒的思考,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是歌颂、赞美的意思,于是老师又问:从文章题目看,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同学们齐声说:“歌颂、赞美雪”老师脸上露出满意的表情,接着又问:“文中都写了谁,怎么赞美雪的?”同学们又高声说:“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对于我们能迅速准确地回答问题,老师很高兴,并且笑着说:谁能说说这两句哪个比喻用的好,好在哪里?因为问题有了一定的难度,同学们虽然想张嘴回答,怎奈脑中无答案,也只能面面相觑,默默思考了,过了大约两三分钟,一名女同学举起手来,老师一伸手示意她发言,女同学说:后一句好,因为柳絮是一片片的,雪花也是一片片的,都很轻盈,并且写出了因风起的状态,就把当时雪花轻盈随风飘舞的状态写活了,第一句虽然也不错,但没有第二句生动形象。
老师对于这名同学的发言做了及时点评和总结,说:这名同学说得真好,那么我们在写文章或说话的时候,应该怎样做呢?同学们说,也应该把要写的事物写的生动形象,写得活灵活现。
老师抓住契机说,那我们也不妨效仿一下谢太傅一家的学习情景,咱们看看窗外,被雨水洗过后的景物,你能不能也歌颂、赞美一番呢?
这时同学们都来了兴致,个个跃跃欲试,目光齐刷刷地望向窗外的校园,都在极力地搜寻,大脑又在极力地刷新着学过的词语,个个都凝神专注,教室里静极了。大约过了三分钟,张育同学举起了手,老师示意他发言,只见他在众目睽睽中站起来,沉着地说:经过昨夜雨水的清洗后,柳树的枝条如同妙龄少女的长发更加飘逸、清新。
同学们听后都投来赞许的目光,老师也夸奖他说的生动。这时又有一名男同学说了一句:经过昨夜的雨水清洗,一颗颗杨树如同一个个战士,更加坚毅、精神。同学们又投去羡慕的眼神。
平时总是盼着的下课铃声,今天我却希望它能迟到一次,因为我也想说出一句漂亮的话来,可最终还是未能如愿。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明白了一个学习上的道理:知识和庄家一样就长在我们身边的土地里,只要我们细心的去观察它,去耕耘,就会有所发现,也会有所成长,有所收获。
这节课真好!因为它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