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古都的西安,有着浓郁的古典氛围;四年求学的西安,有着特殊的情感眷恋。
西安之旅,可谓是感受着一段段历史、抒发着一团团情怀、陪伴着一个个亲人,直播着一处处风光……

01 证件的思考
旅游,对侄女而言,内心是无比兴奋的。周日的行程,周四一早,她就买好汽车票,要提前过来与我们汇合。临上车前,她试探性地打电话过来询问,是否需要带身份证,一语惊呆我与先生。也是我们疏忽,本以为理所当然的事情,不想却难为了一个19岁的大姑娘。回家没有找到证件,还好临时补办的效率极高,最终还是赶了当天的车来。
这本是一件小事,却令我又气又哀!气的是那么大的女孩,平日疏于收拾,重要的证件却不知道保管妥当,以备急用;哀的是穷苦人家的孩子,那么大了才第一次出远门旅游,没身份证就没法取票、登机、住店的基本常识都不知道。
差距岂止是一点两点,早已潜伏在几代人身上。就像网络上说的那样:有的人一出生就在罗马,有的人一辈子也未曾见过罗马,大多数则在去罗马的路上。
尽管如此,也毋须责怪原生家庭,不要指责年少无知,更不需早早断言。不尝试,怎么知道最终的结果将会如何?不出走,怎么欣赏天地的宽广?不历验,怎么了解自身的粗陋?每次的经历都是最好的自我成长、自我修复过程。

02 华山的遗憾
一心想让家人饱览西岳华山的险与奇。哪怕不爬半步,就缆车上下,单单领略一下风景也是好的。无奈,遗憾总如影随形。
母亲光是看酒店墙上挂着巨幅华山的图片,就已两腿发软,头皮发麻。不论怎么劝说都丝毫动摇不了她拒绝上山的心。我只好陪她在华山脚下停留,等待先生带父亲他们上山。
从未有过的无力感席卷全身,错失了这次机会,母亲几乎不可能再登任何名山,感到无比可惜。
望着母亲再次独自一人静静矗立,仰望华山图片的瘦削身影,我猜想她内心也曾渴望亲临此山。只是虚弱的身体、微弱的视力掐断了她强烈的好奇、阻挡了攀登的脚步,她宁可顾及安全,也不愿给我们增添丁点担忧。这让我忍不住心里一阵犯疼。
出门在外,安全第一!高高兴兴来,安安全全回,尤为重要。
其实,学会正确看待并接纳人生中的各种遗憾,本是门艺术,就如欣赏断臂的维纳斯那般。

03 饭桌的情感
同窗好友的热情如同西安的炎炎烈日,无法拒绝,先生答应邀约。席间,两人侃侃而谈,忆起学生时代的旧事、谈起家庭生活的琐事、论起家乡的种种变化,不禁感慨良深。虽时隔多年,岁月依旧无法冲淡两人之间的真挚友谊。
饭后,小宝异常兴奋,上窜下跳,我吓唬他:“不好好坐着,我可要生气啦。”他不高兴,挥舞着小拳头作势要来打我,父亲看见,急忙阻止,说道:“不准打我家姑娘,不然我要打你哦。”小宝愣住了,似懂非懂,放下小手,好奇地问外公:“谁是你家姑娘啊?”父亲笑着说:“你的妈妈啊。”恰是有一股电流般传遍全身。不管我年纪多大,始终是父亲的小棉袄。于是我傲骄地对小宝说:“不能打妈妈哦,妈妈可是有外公保护的呢。”小宝顺势说:“我也要保护妈妈!”幸福瞬间溢满整颗心脏。
饭桌上的友情、亲情,竟是如此的纯粹与质朴。

04 唐诗的情怀
公公近来喜欢研读唐诗,西安之行,更是为抒发心中情怀找到了新的出口。
游乾陵、登华山、观兵马俑,有感而发,即兴创作了几首打油诗,真实地展现了一位古稀老人对名胜古迹、历史文化的满腔热情与独到感受。
为了寻找诗意中的曲江,更是十分执着。本没考虑在计划旅游点的我们,临时改变线路,打的去了曲江池遗址公园,遂了他老人家的心愿。只是仓促一游,感受到几许意境就不得而知。
我与先生都颇喜欢唐诗,却少了公公的这份情怀与执拗。
人,不管多大年纪,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不容抹杀,亦值得称颂。

05 校园的倩影
事过境迁,带着一家老小,步入既熟悉又陌生的校园,有着别样的情感。
十八楼、图书馆、食堂、体育场、宿舍楼依旧,澡堂已拆迁成一片空地,十楼新建变成了其他单位,绿园早已寻不到半点踪影……
母亲兴奋地让我给她在大门那照张相留念,亲眼目睹女儿的学校,她很是满足,似乎胜过参观的任何一个景点。
小宝乖巧地任由我抱着,半是认真、半是懵懂地听我解释各个建筑物的名称及功能……
午饭就在学校门口吃的,算是给予牵挂多年味蕾的一丝犒劳。
这就是我及家人的西安之行,太过的熟悉早已冲淡了旅游的新鲜感,有的只是绵绵的情感流淌与浅浅的生活思索,却也值得我好好珍藏。

图片来源于旅游时拍摄。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不错,请记得点赞或转发,十分感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