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的情况我不了解。在国内,我觉得像我这样的心理医生,其成长史可以归结为彼此影响的三个步骤或阶段:“让别人知道你”的知名度、“让别人认可你”的美誉度和“让别人追随你”的忠诚度。
让更多人知道自己,至关重要。某种意义上讲,它是被别人认可和追随的前提。我觉得,到目前为止,扩大自己的知名度,还没有比和媒体合作或利用好自媒体更有效的途径。
可以说,我的成长,没有一刻离开过媒体的帮助。正是借助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传统和现代媒体,我才得以有机会展示自己在口头和文字表达方面的优势。
有几件事特别值得一记。
一是1997-1999年间,我在青岛经济广播电台作为嘉宾主持做的一档叫作《午夜悄悄话》的节目。那个时候,涉及到性与爱的话题还被社会的卫道士们所不齿,相关知识更不像现在这样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直接查询并得以满足,于是很多人就选择了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听收音机。那个节目的影响是巨大的,从数不清的来信和电话中可以推断,听众的年龄跨度从耄耋老人到青春萌动的孩子;而比较集中的群体,一个是夜间载客的出租车司机,另外一个就是即将入眠的大中学生,当然有男也有女。节目的影响也是深远的,以至于现在还经常有人在我面前提到它。
有一次我去南方某城做培训,当接待方的某位领导得知我就是当年的“李大夫”时激动不已,竟毫无忌讳地当着众人坦言,是我“伴随着他度过了那段最黑暗的日子”。看着他已经谢了顶的花白头发,我体会到了当年那个节目的价值,也慨叹白云苍狗、白驹过隙。
二是2000年我在《青岛晚报》的连载《一个性心理医生的手记》,以及2006年开设的专栏《爱课堂》。前者写的是“性”,以故事的形式呈现了各种性心理的正常与变态,每日一篇,每篇800字;后者写的是“爱”,从可操作的专业视角点评我在门诊上所遇到的婚姻问题和亲子关系,也是每日一篇,每篇600字。这两次连载对我都是一种极大的考验,所考验的不仅仅是我的专业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而是连续不断的坚持——每日!自此之后,我觉得自己的自大和浮躁开始降低,因为我体会到了在“坚持”的时候其实是在动用自己多年来的储备,毕竟“薄发”离不开“厚积”。
三是为各种杂志投稿,特别是《人之初》。《人之初》在国内十分有影响,很多涉及到婚姻、育儿和性方面的文章专业且前卫。自1999年至今,我已经断断续续地发表了几十篇、数万字。不得不承认,在相当长时间内我乐此不疲地为《人之初》写稿,其比一般媒体要高出很多的稿费对囊中羞涩的我才是最直接的动机。
四是网络自媒体,从早期的博客、微博,到现在的微信等等,我都紧跟潮流,积极尝试。当我看到很多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竟然因为某一件吸引人眼球的事情在一夜之间爆红时,深切意识到自己引起他人的关注并不是一件难事。尽管我没有爹可拼,也没有颜值可炫,稀松平常的文字也缺乏深刻……
但是,我知道培养读者的胃口完全可以靠一以贯之的坚持。于是,就有了从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间连续不断的晨间微文,和之后《行走中的思想》与《自由的联想》这两本书的诞生。
我始终相信,仅有灵感是不够的——在时间的竞技场上,坚持为灵感所不敌。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