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有不快活,只因未读苏东坡。”为什么读了苏东坡以后,再大的不快活,我们都不会在意了呢?
这里包括三个方面的意思:一是苏东坡的人生境遇,也许比我们所有的人都惨;二是苏东坡教会我们,面对不快活时,应该有怎样的态度;三是苏东坡告诉我们,应该怎样把不快活变成快活。
其实我觉得我们最大的不快乐源于我们一直在做社会比较。比如,有的同事本来决定不再评高级职称,但是看着跟自己同一年进学校的同事们一个一个都评了高级职称,心里又觉得自己不评似乎很丢脸,也要去争一争,所以到了40多岁又开始去当班主任,去为自己评高级做准备。我们就是在与周围的人作比较的过程中失去了心理上的平衡,所以变得不快乐。人比人,气死人。身在这个社会中,难免要与周围的人做比较,如何正确地与别人比呢?
一、根据比较的目的调整比较的方向。
为了提升自己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我们可以选择向下比较,也可以避免比较。如果比较的目的是给自己增加行动的力量,那么上行比较可以让我们产生积极的能量,从而提高的更快,进步的更明显,通过让自己相信自己是精英或者上层的一部分,强调自己和比较对象的相似性,我们会感觉舒适快乐和被接受。
二,改变比较的内容,建立多元的比较体系。
不要只拿自己的短处去比别人的长处。否则只会越比越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越来越沮丧。比如在写简书方面,我从来不和老梁比,因为我知道写简书是我的短板,我永远也不可能写出老梁笔下那么优美的文字,而且永远也不可能像她一样坚持四年以上的时间天天简更。我就是我,不可能成为别人。我羡慕老梁的时候,说不定老梁也在羡慕我。
三,改变比较的对象,做小池塘里的大鱼。
大鱼指的是那些特别优秀的人,小池塘就是和优秀的人相比较差的群体。如果你是一条优质的大鱼,那么你在适当的时候可以考虑投向小池塘的怀抱,这样你会更容易产生满足感和幸福感。这有点像魏书生老师说的老黄牛拉小车,你跑得轻松。
一个博士或一个硕士,在北上广这样的地方,可能是一抓一大把,但是回到三四线小城市可能就是屈指可数,就会有一定的优势,如果是知足常乐型的,回到小县城工作,也有自己的惬意和舒适。我大堂弟就在县城工作,平时做财务代理,轻松实现月收入过万,有两套房,有两辆车,财富自由,还受人尊重。而我在新乡,对月收入过万连想都不敢想。如果他在新乡也未必拿到那么高的收入。所以说,我大堂弟就是小池塘里的大鱼一个成功的案例。
有时候我觉得幸福就是一种选择。你选择以何种态度看待人生。我的兄弟姐妹都比我有钱,他们甚至为我为数不多的钱而焦虑,每次回去都想教我一点挣钱的方法,可是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穷,我觉得自己这样挺好的。人生的财富都是定数,早享受完就要早离开。为什么要那么着急呢?我们需要的其实并不多只是因为欲望让我们迷失了自我,才会让自己变得不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