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下的村小学

作者: 孤独的灯火 | 来源:发表于2023-03-20 15:54 被阅读0次

      过年的时候,和家里人闲聊时得知,村小现在就剩十几个学生,我惊讶不已!二十多年前自己在村小读书时,还有将近三百人呢。这些年村里人口数量眼瞅着不断增加,怎么村小学生流失这么严重?

      事后琢磨一番,也就明白了。我们村子地处鄱阳湖平原,临近县城。人口6000左右,人均耕地不足一亩。本地缺少就业机会,大量人口外出务工,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分化,村里孩子的成长之路,大概能分成四类: 

      一是父母在外省市有稳定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较好,已经在外地安家,孩子跟着父母长期生活在外省市,自然也就在居住地读书成长。这一类型的孩子,因为从小和父母生活在城市,也可能就出生在城市,所以他们已经完全融入了城市,在他们身上,已经没有了乡土气息。老家对于他们而言,仅仅只是一个概念,而不是一种生活方式。他们对于农村老家的印象,大部分只限于春节的场景。

      二是父母虽然在外省市工作,但孩子和老人在家,或者丈夫在外工作,妻子在家带孩子。这种家庭一般在收入允许的情况下,会选择将孩子送至县城读书,次一点的选择也是送乡下私立学校,绝少会考虑乡下公立学校。

      三是父母在本地经商或者从事手工业,有一定经济基础,加上村子离县城近,也会选择将孩子送到县城接受教育,在关系和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也可能会选择乡下私立学校。

      第二类和第三类孩子,虽然可能就读于同一所学校,但还是有明显区别。不同于第二类家庭成长下的孩子,第三类孩子的家庭主体仍然在本地,于他们而言,不缺少父母的陪伴,所以这类孩子在个性和心理上,显得更为积极健康。第二类孩子由于父母双方或者一方长期不在身边,在成长环境上存在先天不足。同第三类孩子相比,他们可能会显得不够自信,此外还容易养成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

      最后是文章开头讲到的留在村里读书的孩子。这种家庭一般经济困难,负担不起将孩子送至县城读书或者送入私立学校产生的额外费用,只能选择享受国家的免费义务教育。由于家庭经济基础薄弱,在子女的教育投入上也相对有限,这类孩子中,只有极少数能跨过高考,大部分初中毕业甚至未毕业就外出务工。

      家庭条件的差异,造成了下一辈在求学道路和成长环境的巨大差别。当城里的父母为了孩子能进一所好的学校而挤破头,同时抱怨孩子班级学生人数太多之时,不曾想,倒是乡下学校先行一步,提前实现了小班化教学。只是这一小班教学,体现的是农村的落寞,包含了太多的无奈。

相关文章

  • 夕阳下的“夕阳”

    天很热。一连几天。 凤西广场靠东边马路边上的树荫下坐着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穿的普通,洗的干净。衣服和裤子的颜色看起...

  • 夕阳下的夕阳

    已经老得不行了,身子向下倾斜。骨头缝里落满灰尘 。被风一吹,浑身像散了架子一样。咬紧牙关,想把身子向上挺一...

  • 古村夕阳

    大尖山碧夕阳低, 古祠荒塘入翠微。 临风摇曳舞新叶, 迷望峰涛白云飞。 闲来无事绕堤走, 何处声哗说是非。 仰止高...

  • 【村小学】

    这是某天跟朋友谈到小学时代提到的话题。她家较早搬到市上,后来就上的市小学,之后很少回老家,据她说老家的村小...

  • 散文|晓窗里

    明朝文人祝枝山有对联曰:“提壶晓窗里,沽酒夕阳村。”意思是说,喝茶到晓窗里,买酒去夕阳村。晓窗里开茶馆店,夕阳村开...

  • 夕阳中的华堂村

    王羲之故居回来,正值夕阳西下,天还是很亮。 回市区的路上,我们决定去看看华堂村,因为在一路上。不到十几分钟,就来到...

  • 夕阳下

    我在夕阳下等你 有一场落幕 流泪到沉睡 没有等待的欣喜 只有平静的心情 有人叫我放下 我自己也说放下 可我总是不停...

  • 夕阳下

    夕阳斜树影,晚霞半山明。 热风蒸嫩柳,狂蝉吸正凶。 池塘荷花静,青蛙努有声。 小女翠泳衣,双双入水中。

  • 夕阳下

    图、文/孝恩 落日归西山,踩着点只为寻这一寸景,它是唯美的邂逅,亦是与灵魂踩着同一个节拍的息栖。 聆听,风,随时空...

  • 夕阳下

    我喜这夕阳下, 这天空的晚霞一抹! 我的心没缘由的随着光走, 光照着: 照亮了山间,田野, 照亮了远方的路,像动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夕阳下的村小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tau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