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你猜我是谁er
现在我要做一件令很多人厌烦甚至自己也厌烦的事情,那就是回忆过去。
我还记得几年前我憧憬的大学应该是图书馆的书香,人情的温暖,未来的摇篮。
而现在我作为一个三本学校的大二学生,对,我也不知道我是怎样不知羞耻的还能称自己为学生。
大学,在没来到这里之前我对它所有的幻想都来自于各种青春片子,那些片子里把大学描述的不完美但让人心之向往,总是让人看了有种想跳过中学蹦进大学怀抱的感觉,人总是这样看别人的总比自己的好。
我的中学时代我不知如何形容,是该说初中早恋的那段自以为要天荒地老的日子还是要说高中那段拖关系去了一个别人眼中能成就人的好高中却因为吃不了苦呆了几天就转学念了一个与它相比不知差了多少截的学校。
人这种生物,是一种非要撞了很多次墙才知道疼的物种啊,可是人活着,不能只是四处碰壁不知寻出口。
每天我们在宿舍的生活就好像是复写纸一张张复印好的,吃饭上课玩手机吃饭玩手机上课直到晚上回来睡觉不难看出一天中陪伴我们最多的是手机,但不可避免地也具备了复写纸的弊端,复写纸复写出来的背面总是会有痕迹,就好像我过完每一天心里的一点点积累的不安与矛盾。
上了大学我仿佛比以前更愿意找借口了,不爱学习不思进取浑浑噩噩每一天,我给这一切的借口就是环境。寒假的时候,朋友yongyong从南方回来,她问了我的近况我说了我每天的样子,她问我为什么别人不学你就不学,我又摆出了那一套环境论,因为身边的人都这样所以没有学习的气氛因为懒惰的气氛太浓烈因为因为因为我上的是一个三本。接着yongyong给我讲了她们那边的样子,她同样考的也是一个的三本,在广东。在她的口中,她们那里的学生大部分都相当上进用功总是很努力很努力的学习争取学校的奖学金,她说在她们寝室她能算是懒惰的那一个,而她在我眼里已经看起来那么上进,我不敢相信她与她们相比竟然是懒惰的一方。
和yongyong是高中同学又坐了好一阵子的同桌,她在我眼中在其他人眼中都是那种温温柔柔简简单单彻彻底底的小女孩那样,她常会一个人在座位那看看小说吃点东西,说起学习我们是一起偷懒的那种。那时候我认为她一定会留在本地上大学安安稳稳找个工作,但是她却被广东的一个三本招了去,离家那么远的南方。还记得我知道的时候实在无法理解,而她就简单几句随便报的既然录取了那就去呗,她的语气轻松自在宛若要一个人去南方的不是她。但是我知道她的心里铁定是沉重的但是已成定局的事就容不得回头了。她从一个文文弱弱的宅族变成了现在这样上进的姑娘,她上大学在南方做兼职干微商挣钱给家里人买东西,参加社团上舞台,每天奔波考那个证书那个试。她以前是一个放假好几天不出门屯方便面在家看片的小宅女,看她现在这样,我替她高兴的心情无法表明同时羞愧感也无法形容的清。
就这样,这也是一个三本,我再也不好意思把所有不努力都推给三本这两个字。
因为是三本,教学质量太差,因为是三本,没有学习气氛,因为是三本,可以得过且过,因为是三本,可以混吃等死,因为是三本……
每天不停地抱怨自己的所有不努力不出色都“归功”于三本,却不愿面对这个三本都是自己曾经荒废的岁月堆积出来的结果,中学时代的你我哪怕再挪出一小段时光去学习那么嗨会不会像现在一样出现在这个三本,原来混过去的都是要还的,原来真的种的什么因结的什么果。
所谓环境,只是一个地方而已,没有人强迫你停止学习,没有人强逼你一天几个小时都抱着手机看剧,没有人这样做,一切环境的不如意都是你自己一头扎进所在身边人事物的最悠闲最懒惰的一面而已。你自觉忽略那些你身边默默努力的人。
没有一份努力会白费,成功也许不会直接给你一个香吻让你得到想要的结果,但是它必定会转个弯给你一个意想不到的拥抱。
三本环境论,本身就荒谬,三本不是一个名称,对我们来说,它也许是一种强大无比的心理暗示,告诉我们我们是一个三本的学生,我们不需要努力,但是比我们优秀的人每天还都在努力着,我们还在等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