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大爷领读:
拟态环境与拟态环境环境化理论:
概念:绝大多数人只能通过“新闻供给机构”去了解身外世界,人的行为已经不再是对客观环境及其变化做出的反应,而是对新闻机构提示的某种“拟态环境”的反应,产生脑海图景。而传播媒介大多具有特定的倾向性,因而"拟态环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再现,只是一种"象征性的环境" 。拟态环境的重要观点:大众传播形成的信息环境,(拟态环境)不仅制约人的认知和行为,而且通过制约人的认知和行为来对客观的现实环境产生影响。
案例:
曾经的外国媒体,对中国的错误评价,使得中国的形象一度是贫穷落后、中国人的形象一度是愚昧、迷信的。从张艺谋的《红灯笼》《大红灯笼高高挂》等一系列的相同题材的影片在国际间的影响力,中国的形象一度被刻板地认为就是这样的蛮横与专制。
南京大屠杀事件,日本官方在国内的宣传,竟然和历史不符,给日本民众一种似是而非的感觉,不知道真相,也无法去探寻真相是什么。这样的颠倒是非黑白的评论可以暂时缓解民众的压力,但是长远来看,对于真理的否认是不得民心的。
推荐电影:《楚门的世界》
影片讲述了楚门是一档热门肥皂剧的主人公,他身边的所有事情都是虚假的,他的亲人和朋友全都是演员,但他本人对此一无所知。最终楚门不惜一切代价走出了这个虚拟的世界。——准备周六周日抽时间看,再写影评。
阅读任务:
1、《拜金主义》
胡适倡导一种纯粹的拜金主义,和现代社会中的”拜金女“、”凤凰男“等极力推崇物质享乐不同的是,胡适推崇”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人生观,追求这样的人生观,必须先要自己能有挣钱的本事和能力,不能够做啃老族,要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在社会工作岗位实现自己的价值,为家庭承担相应的责任。现代社会,随着金融、服务、灰色产业链的发展,使得一批人想要不劳而获,梦想有豪宅、别墅、周游世界,通过捷径走向人生的巅峰。这样的社会风气,有什么样的影响呢?对下一代是不好的,不说下一代生活如何,至少三观是不对的,如果人生都是捷径,想想都可怕,这个社会的一些工种会没有人做,比如清洁工,洗护人员,这些能维持城里最基本的运转的工种没有人愿意做,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
2、《容忍与自由》
胡适是一个无神论者,不信有意志的神,也不信灵魂不朽。但是他能容忍一切信仰有神的宗教,也能容忍一切诚心信仰宗教的人。在生活中,你有公民的一切自由,享受平等的权利,相对来说是自由的。当你的朋友犯错,你能开导他,原谅他,容忍他的时候,对于他来说是给了他人格的自由和信任;相反,你的自由也不是毫无节制地去索取和破坏,是相对地不影响他人生活和工作下的自由,别人也在某个时间容忍你,这样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去年我在一家不大不小的油漆厂工作,应聘的是平面设计师的工作,工作不久又要求做人事方面的工作,有时候还要服务客户,端茶送水。当时的我,拿着微薄的工资,做这么多的活,更严重的是,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做专业相关的活,真的想辞职。但是我还是容忍了,这种容忍带来的好处不仅是能力的提升,更多的是我突破了自我的束缚,从另一个角度重新认识了自己。但是最后我还是辞职了,因为觉得我真正要走的是设计的方向,要找对方向去做正确的事情。举这个例子,我不是提倡大家和我一样,遇到不公平的对待而忍辱负重的样子,而是先等等看,直到自己的内心强烈地和你说了他真实的想法,这个时候你可以毫不顾忌地和不合适的单位说拜拜,然后追求自己的内心。准备好了,就出发,之前的容忍,才有现在内心的自由,不然整个人还是很挣扎和纠结的。
3、《我的儿子》
“你要做一个堂堂的人,不要做我的孝顺儿子!”中国社会,以“孝”为一切道德的源泉,子对父母要绝对地尊敬与爱戴,不然很容易套上不孝子的罪名。胡适却极力地撇清与孩子的关系,他不否认儿子应该要尊重自己,但是不是毫无保留地依附于这样的关系,希望儿子轻松上阵,去开拓属于自己的疆土,做堂堂的男儿,通过自己与社会的关系,真正懂得做人的道理。甚至于如果父母没有尽到教育孩子的责任,孩子是不需要完全关心父母的,这样的思想完全打破的传统价值,主张父母与子女的平等,是现代社会很多亲子关心的提倡的,有领先于时代的想法。
举个我自身的例子吧,我出身农村,家里的天地没有韩大爷家的多,但是之前爷爷辈也是靠天吃饭呢。所以,从小最亲切的就是爷爷,奶奶还有泥土。小学二年级,我爸妈没有和我商量一下,就生了一个弟弟,说实话,我还是蛮委屈的。但是现在理解了,但是我理解不了的是,弟弟这么大了,爸爸还是那么重男轻女,一度吹捧弟弟,觉得他是全世界很厉害的人。不说弟弟的潜力如何,这样的教育就是本末倒置啊,一是他现在的年纪需要磨练,二是他还对未来的生活没有透彻的认识,爸爸的思想严重阻碍了他,让他如此自负而懒惰。不说他以后对爸爸会会不会孝顺,至少我现在看不到他对爸妈的尊敬,对我的尊敬,对家庭的关心。做人做事,先不要觉得自己很牛逼,还是一切归零,从尊重别人开始,是有希望的开始吧!
4、《论女子为强暴所污》
女子为强暴所污,不必自杀,这是聪明的做法,不过是”害中取小“。世人应该要怜惜这种女子,不应故意职责和议论。如果有男子取了这样的女子,更不能阻止他,应该敬重他,因为他是真正爱她的,而女子也会有更好的新生活。现在的社会,对这样的问题不避讳了,也觉得毫无奇怪。是不是因为社会很多不洁身自好的女子就是那么的罪有应得呢?社会是如何看待他们的?家庭是如何影响他们的呢?对女子的评价如此严苛甚至残酷,与国民的思想和社会的宽容度有着密切的影响。想到了林心如演的那部电影惊悚《一双绣花鞋》,因为女主人公的不幸所污,被当地人浸猪笼,活活地逼死,这样的社会有何人情可言。为了给民众自以为正确的价值引导,不惜放弃调查真相的机会,让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子蒙冤,虽然大家表面正直大胆,其实早已心里有鬼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