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们这代人来说,对鲁迅先生最深的印象,大概都要追述到学生时代吧。百草园、三味书屋、长妈妈、藤野先生、少年的闰土……
尽管如此,从前对鲁迅先生的了解依旧尚浅,不过,在刘小川老师的这本《鲁迅传:于无声处听惊雷》里做了更多详细的介绍。
在我的记忆中,鲁迅先生的文章里,除了描写他少年时代的那些时光里会有温暖的文字外,在其他的文章里,大多都是冷静且犀利的。而这一切,都跟他的生活经历分不开。
年少时的鲁迅,家境其实是很优渥的,可自从祖父买官失败入狱后,为了搭救狱中的祖父,周家的钱财是只出不进。再后来,鲁迅的父亲病重离世,周家也开始了真正的衰败。鲁迅作为家里的老大,也不得不肩负起一家人的生活重担。
不过,鲁迅命运中最大的转折点应该是他去日本留学时,在看到了中国人的麻木不仁后,痛心疾首,所以果断的选择了弃医从文。这也才有了后来的民族英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
关于鲁迅先生,我是不敢妄加评论的。我只知道他真的很伟大。弃医从文,一生都在致力于改变国民的劣根性。他的名族气节,他那利刃般的文字,足以被每一个人所敬仰。
鲁迅先生是民族英雄,但不幸的是,他却有一个汉 奸弟弟——周作人。不过正如作者刘小川在书中所说:“民族英雄与名族败类不可并论。”
有人分析过周作人沦为汉 奸的几大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他有一个日本老婆,这也与《鲁迅传:于无声处听惊雷》这本书中介绍的内容一样。
周作人在日本待过六年,娶了一个叫羽太信子的日本女人。羽太信子出身于普通家庭(也可能不是什么正经人家),但是她却没有普通人那种勤劳俭朴的优良品性。在《鲁迅与周作人》这本书中是这样描述的:“她(信子)并非出身富家,可是气派极阔,架子很大,挥金如土。……忽然想起要吃饺子,就把一桌饭菜退回厨房,厨房里赶紧另包饺子;被褥用了一两年,还是新的,却不要了,赏给男女佣人,自己全部换过。”
奢侈成性已经是一大恶习了。却不想,她还是一个狠毒、泼辣的恶妇。性格软弱的周作人自然被这样的妻子狠狠拿捏。在她的挑唆下,周作人与家人反目成仇,还曾一度想置大哥(鲁迅)于死地。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京大学撤离北平,但是周作人并未同行,成为四名“留平教授”之一。却不想,这次“留平”竟成了周作人沦为汉 奸的开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