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这段时间我会训练自己,一旦有负面的念头出现,我就马上警觉,让自己迅速地转念。如果没有这种觉,一旦沉入负面的念头里,很多事情会越想越严重,越想心理负担越大,那么陷入里面会很久出不来。“及时回头”,这是一个重要的诀窍。在事情结束的初期,就要第一时间将不好的念头终止于萌芽状态,阻止它继续发展下去,而代之以正念。这样做的好处是,看似严重的一些事情,其实过去了就过去了,别人是怎么想的,自己是并不知道的,如果自己不多想,事情也就过去了,不会造成什么影响。这也许是量子纠缠的关系,也是吸引力法则的体现。心是关键,心决定着一切,所以最重要的是照看好自己的心,不让它偏道。
在一本书里这么说,人如果被自己的大脑和情绪控制,就是在喂养“肉人儿”,给这个肉人儿以养料,而失去我们的自由意志。难道我们真要做大脑和情绪的奴隶吗?当然不愿意。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相信头脑层出不穷的妄念,不要主动地迎合情绪。一定要下力气从里面跳出来,想尽办法去转念。一次不行,再来一次。妄念和情绪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它的力量会慢慢地减弱。当我们把注意力抽出来一部分,不去主动地喂养它,它得不到继续下去的养分,动力就会枯竭。因此,转念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2
在我们日更反省群,有一些伙伴从来没有参与过我们的互动,当然也没有参加过读书会。虽然他在,但又感觉他不存在;虽然他也会发一些文字,但那些文字读来却没有什么亲切感,会有一些距离,觉得“与我无关”的感觉。可能这是一种潜意识的拒绝,也可能,是因为本来就生疏的缘故。还有的,每天都在打空卡,也就是从来没看到他写过任何文字,却也在接龙打卡。这些,几乎都没有什么。因为人多的地方,必定会有不同的显现。
然而有些朋友,看到他总在原地徘徊,总是一成不变的样子。从他无力、无可奈何,看似积极却消极被动的文字中,能看到他的那些所谓想改变的心,只是一种应付自己的习惯,从没有落实到行动上。这种无力感,是会让人有一种疼痛的。这些朋友,偶尔也会参加一下读书会,却常常来无影,去无踪,经常莫名其妙地消失一阵,又突然出现一下。在平时的训练中,他们的坚持也不恒久,总之,是一种随生活摆布的状态。
人不能自己改变,别人是很难改变他的。有的朋友看似在修行,其实并没有下决心去坚持,所以会时常被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所困扰,一遇压力,就全军覆灭。今天跟朋友聊天谈到,她当时患抑郁症非常严重,虽然她没钱买书,还是想办法买了很多书读。读书让她走出了低谷。当她把自己生命的体验告诉别人时,别人即使没有当时的她困难,甚至送书给他,也不会去读。就是如此,如果一个人永远在门外,不愿意走进来,他就只能永远徘徊下去,直到生命实在痛得不行了,他才会被逼着改变。所以,首先做好自己是前提。
1
一个来自福建的朋友,因为汐暮的介绍,我送了几本书和几个小布袋给他,他竟然在厂里为我订制了一个包,专门用来装书。这个包比买的包牢实很多,靠背部的一面特意垫了一块海绵。我数了一下,整个包共有8个口袋,真是又方便,又实用,质量又好。晚上下班,背着这个包,里面装了我新到的一些书,沉甸甸的,背在背上,感觉很轻快。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这段时间还连续收到一些朋友给我送的书籍和鲜花,美丽的一大束百合,鲜艳的菊花,清幽的兰草,订制的荷花茶杯,福建红茶等等,让我幸福感满满。这些东西,我都无一例外都非常珍视,因为这是一颗颗鲜红的心,这是一份寄予了爱和温暖的祝福和美好的能量的传递。感谢老师们,感谢朋友们。因为有了这份爱,我才发愿要转变心中的一些执念,以正念代替一些评判,让自己的心也逐步变得通透、清亮。
在与一些人沟通的过程中,我发现,原先的有些抵触已经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喜悦,是感动,是亲切,是自己对这种改变的惊喜和兴奋。其实有些客套的语言,真不能表达内心的直观感觉;有些落入俗套的祝福语,真不能代表我深深的感激和感动。这份亲近感首先融化的是我自己,是小我的那些我执,那些陈旧的习气。所以,人与人通过物件的传递,真能实现一些心灵的交流呢。这份交流很值得,也让人倍感珍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