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惊奇了,只记得把书买回家,趁着拆快递的热乎劲拆开看了几眼,书还没有看完,还记得卢老师和我们讲过的阅读方法,先读自己感兴趣的一点,成甲的《好好思考》里也讲过如果你看到对你有感触的点,那就赶紧去思考去做。也就是一本书用到一个点,学到一个点就是值的。
记得上期看过创新一书,当时不是很明白什么不在于产品,在于人,现在我们返校已经差不多两周了,在这段时间的教学中我才发现原来这句话是这么一回事。
这次好几个同学学习的兴趣明显浓厚了,我发现学生学不会并不是他们听不懂,而是有些错误的观念需要纠正,例如更正不是代表写上正确答案就OK,而是要对比发现自己错在哪,这是哪一个知识点,学会涉及到学习方法。
另外一个明显的点是我最近几乎总是去听同年级老师的课,我发现他讲题的时候总是拿学生的作业到上面投影,而且回答问题会用开火车的形式,或者点名。而且课前会表扬做得好或考得好的同学。其实这就是一种激发人的方法,人都是希望被关注,希望被认可,所以我会对那种成绩虽然不是很好,但是作业完成的很认真的同学,上课点他们的名回答问题,学生感觉被关注,然后只要能看到一点看得见的进步,很容易就能点燃兴趣,所以成绩好,不仅仅是看我讲的有多好,学生的参与感,认可感这些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这是对上期书籍的理解。
最近感触比较大的一个点是去掉了自己的一些固定观念,例如我认为9点后吃早餐没有营养,每回发现姑妈家到了个十点多还在吃或者孩子还没吃早餐的时候,心理就有好多不满或者担心。当我放下这个关键,觉得迟个一两回也没什么,就不会再去担心这个。
对外还是没变,但是我内心就少了一个内耗的点,例如人家说23:00后睡对身体不好,然后自己就负罪感太多,或者迟个个把小时起床就一天都舒服了,其实都是对自己身体的过度清洁,不允许自己一点不完美。殊不知只要整体在一个趋势就行。波峰波谷要允许存在。
另外是剧,老师推荐我们看的电视剧,我就开始看了,特别是角色扮演,而且老师会提醒我们从哪个视角看什么,就多了许多思考,原来的看热闹成了一种学习,也打破主角光环。让我能感受到情绪的抒发,心理学是不有这种心理舞台剧,里边我可以扮演那种现实中我没有的角色。
我还是接纳我不爱看书的现实,如果一个是剧一个书都会先看剧。所以呢,虽然看书和锻炼可以保持身心健康,但是我还只是知道这个道理,没有打心底里认同,没有落实到行动,那既然报了就得好好参与。下个月的最低要求是按时按要求做完作业。每天心里提醒。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给自己耐心给自己信心,由慢到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