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突然想补补学习专业时不负责任、没有搭建好日语思维框架的弱项,于是在多抓鱼入了一堆日本经济文化的二手书籍。
受现在工作的影响,先读的是这本《贫困女性》,读罢,在扉页上写下“做正确的决定,过负责的人生——共勉”。
本书是2014年1月播出的日本NHK 《Close-up现代》特别节目“看不见明天——越来越年轻的年轻女性之贫困”的译文,纪实了一代日本年轻贫困女性的生活状况。
书中所有真实故事让人无奈和心疼。
(一)于社会层面的感触
彼时的日本社会,女性依然依附于男性,尤其是在工作环境中,年轻女性的成长方向就是家庭主妇,没有条件选择家庭的女性则会在职场中面临普遍且属于断崖式同工不同酬的情况。选择成为家庭主妇的女性,依旧有可能因为丈夫的意外,拖家带口成为极其弱势的群体。
纪实中贫困年轻女性种类非常之多,都有自己鲜明的标签,印象很深刻的有:居住在网吧的、拖着拉杆箱的、贷款读书负债的、投靠妈妈店的……很多带血带肉的故事,让人心痛。
看着故事,回顾生活。社会的发展,一些问题总会相似,2013年我们开始精准扶贫,也在解决一些贫困的普遍问题,与纪实点出的日本女性走向社会同时日本社会保障体系崩塌的问题一样,我们有我们的解决方式——“脱贫攻坚战”,那他们的呢?日本在解决社会保障溃败问题时会提出什么样的公共管理政策,来解决实际的问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后有必要去了解一下。
(二)于个人层面的感触
我们是生于80年代末,长于90、00年代,至今2019年,已经是成熟的社会人。回顾跨越阶层也好,实现人生价值也好,发现我们国家对于女性的发展道路,更具有包容性。我们能通过求学,相对日本来说成本极低的求学,进入相对平等的社会,竞争相对公平的工作机会。我们时常呼吁社会给予女性生育鼓励、呼吁企业消除生育歧视,但不得不说,从纪实的观感和我们的社会现实来相对比,我们作为女性,作为出生在中国的读书女性,真的很幸运。
感觉很多事情不能独善其身,纪实中那些年轻的想要通过读技能学校改变生存环境的女性,最后还是过得越来越没有希望,因为整个社会的存在都在无形地给予压迫。
庆幸能够参与脱贫攻坚一线的工作,起码我们在探索如何去解决类似的贫困问题时,我们的措施见到了很好的成效。
最后,突然想起以前和芳芳抱怨工作,那时候,还没有看《少有人走的路》,芳芳说“一些穷人家的孩子,如果没有你们的帮助,也许一辈子都没有机会得到这样的成长,有时候不是他们不想做到更好的社会人,而是他们没有见过好的社会人是什么样子。”
2019.12.2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