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其实也就是上周末,我把自己关在家里,闭门不出,打算写一篇有关书评的文章,于是翻出搁置一年多的《叶嘉莹说杜甫》,一口气看了一遍。
看了一遍还不足以让我写文章,叶老通过杜甫八段特殊时期,汇总了三十首具有代表性的诗作来解读杜甫,讲他的一生。每讲解一句诗都会旁征博引道出当时诗人的处境或者其他诗人类似的诗句,犹如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眼前浮动,似乎耳边还能听见杜甫叹息的声音。
可我终没有动笔。
想着几天前在QQ群信誓旦旦地对朋友扬言我要写书评,感觉多了不起。
昨天朋友问我写得怎么样?我竟哑口无言。
朋友发来这样一段话,点醒我———
叶嘉莹是我的偶像。
这么多年来读了很多人赏析古诗的文章,最欣赏的就是叶嘉莹先生。她的一生的经历也是让人感佩不已。最难做到的一点就是她一生经历了无数的苦难,最大的苦难就是婚姻,她亲手把自己的爱情给扼杀掉,然后过着一生平静豁然不惊的生活。
人到中年,我也对杜甫有了更深的体验。人生的苦难,虽然我们不能和杜甫相比,但是那种艰难的人生道路,其实也是有很多相同之处。
鲁迅说,没有历经痛苦长夜的人不足以谈人生。没有经历过人生种种磨难的人,也很难读懂杜甫的艰辛。
我除了把这段话设置为精华,不知道还能说什么。突然觉得我是一具没有思想的躯壳,深感惶恐,惭愧不已。
因为我到处炫耀我要写叶老的书评,结果书被借走了,我的书评暂时没有着落。
今天,我打算去问问我的书,想再看一遍,又被琐碎的事情耽搁,那就暂且把书评的事情放一放,好好想想该怎么写。
刚刚,朋友又问我书评进展怎么样?我没有回答。
于是他猜出我没有写,或者写得不太好。于是他又发来一段这样的话——
受学妹良红的影响,今天一大早我又重读了叶嘉莹有关论述杜甫诗的文章。
杜甫之所以被称为诗圣,是因为他在诗歌技巧和儒家情感上都达到了集大成者。屈原虽然伟大,他的诗他的离骚虽然很精彩,但是他未免比较消极悲观。而杜甫无论在时代如何战乱不息,极度贫困动荡的情况下,仍然没有放弃对国家,对人民的一片忠厚赤诚和努力。
经历战争灾难是叶嘉莹和杜甫他们共同的特点,但是最大的特色是他们都继承了同样的儒家理想。这是一种诗教。中国伟大的诗歌传统就是由此而来,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叶嘉莹成为当代中国诗歌写作和教学的集大成者。
一流的诗人是用他的生命来写诗的,一生行进皆是诗。诗人不仅仅是在理性上来抒发自己的理想志意,而是用生命来实践的。叶嘉莹先生也是这样,她选择用诗歌来报国。她确实做到了,用她的诗词教学影响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使中国儒家生生不息的感动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永不停歇的在国人身上代代相传。
我觉得他的这些话就算得上一篇非常棒得书评。
他对叶老以及杜甫的了解比我深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