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安逸和 ||从一个案例看“孩子问题”的咨询思路与应对策略

安逸和 ||从一个案例看“孩子问题”的咨询思路与应对策略

作者: 安逸和 | 来源:发表于2019-12-23 19:50 被阅读0次

上次研修课主题是“有关‘孩子问题’的咨询思路与应对策略”,这一类问题是我现在面对最多的。因为在支教,很多老师和家长来找我咨询“孩子问题”。我对这节课也是充满期待。

但整堂课听下来,我往笔记本上记得很少,只有大致一个框架和零星几个概念,对比其他同学满满当当当的笔记,我笔记内容少得可怜。是我走神了?是我没听懂?好像也都不是。那是为什么?一度我为这个问题不安,觉得自己少学了东西。

后来我找到了一种解释:我和别人关注点不同。我现在身处其中,每天都要面对很多具体的“孩子问题”咨询,因此我最关注老师讲的具体方法和实践。别人关注的是“怎么想”,我关注的是“怎么用”。就像盖房子,别人是先搭起框架来再去运木头,我是先有了一堆木头,再去搭框架。

因此,我决定结合最近的一个咨询实例,来梳理“孩子问题”的咨询思路,分解出一个个知识点,打磨出一根根的“木头”,来强化认知。

案例背景:我校老师,一家三口,独子。家庭关系和睦,两个月前,妻子突发病,在家说胡话,摔打东西,脾气暴躁,去医院诊断为癔症,最近在外地治疗。儿子年幼,上一年级,目睹母亲前后变化,很受打击,目前情绪低落,爱哭,做噩梦,行动能力下降,总问关于死亡的问题。丈夫担心儿子,又因妻子的病情感到内疚,总觉得是自己的责任,目前压力较大,失眠,焦虑,但不影响正常工作。主动找我咨询,想改善孩子的情况。

具体到这个案例,涉及“孩子问题”咨询的以下几个知识点:

一、问题性质

“孩子问题”的现象,可以有四种引申:孩子问题、家长问题、亲子关系问题、成长问题。就该案例,我判断应属于“成长问题”。遭遇突然变故,孩子没有过错,家长也没有过错,亲子关系因外来因素受到影响,这些都是被动的、不可控的。只有将它看作是一次成长的机会,是一个巩固家庭关系的机会,才会起到真正的、正面的作用。

二 、积极赋义

将之归结为成长问题,就要变被动为主动,给孩子和家长正向的力量。李老师课上讲,孩子出了问题有可能是家庭成长的机会,要积极赋义、良性强化,给他力量,出了问题不是没有方法,而是没有力量。

力量很重要,有力量才能有行动。我现在感觉,目前最需要力量的是父亲,出了这件事以后,他感到很无力,他是一个工作能力很强、精力旺盛的人,但对孩子、对妻子、对目前的情况,他感到没有什么办法,有深深的无助感。

因此,我给他和孩子布置了一个作业。每天睡觉前,共同给住院的妈妈写一封信,写几句话,或者画一幅画都行。我有两个目的,一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让这个三口之家联系得更紧密,危难之时更加恩爱,对意外事件进行积极赋义;另一方面,希望通过儿子和父亲共同的行动,互相支持,互相给予力量,彼此相扶站起来。我是对着儿子布置的作业,但我看到父亲的眼圈红了。

三、消除家长的内疚感

来访者自己叙述的情况,他最近一听到儿子哭,说害怕,或者问一些关于死亡的话题,就感到烦躁,甚至发火。其实这个根源就是他心里有内疚,对妻子的内疚,对孩子的内疚,他自己也承认,晚上睡觉时总是在想,在妻子刚发现一些苗头时该怎么怎么样。他总觉得造成现状是自己的问题,背负了很多包袱,这种内疚感就会转化成羞耻感,最终以焦躁和愤怒的形式表现出来。

关于这一点,我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和他交谈,告诉他有很多事情不是他想的那样,结果就在这里,按照他当时的设想去做也是一样。他能理解,也放下了一些,但这需要一个过程,需要逐渐的修通和再教育。只有内疚感得到化解,他才能真正回到客观的立场上,以平和的态度对待自己和孩子。

四、把孩子当孩子

李老师课上讲“把孩子当孩子”的主要含义是建立边界,家长和孩子之间要互有边界,相对独立。在这方面,这个家庭也需关注,独生子在农村本来就不多,他们对孩子宠爱有加,“关心”过度,孩子快7岁了还是和爸爸妈妈一起睡。日常相处没有分清边界,孩子对母亲特别依恋,因此当母亲遭遇病情变故后,孩子极不接受,既不能接受母亲的变化,也不能接受分离的痛苦,感到失去自我,长时间情绪低落。

另一方面,我理解“把孩子当孩子”还有一层意思:把孩子当成真正的未成年人。求助者身为老师,善于做思想工作,同时又怀有深深的内疚,因此每当孩子表现出烦躁、伤心、畏惧等情绪时,他都要反复给孩子做思想工作,别哭了,别急了,别害怕,妈妈会回来等等,他总想让孩子按他说的去思考。其实这并不现实,对孩子也是一种压制。比如孩子问他人会不会死,他犹豫着说会,但是后面会说一大堆,告诉孩子死亡离你还远呢不要担心。其实这种避开矛盾的方法,更容易加重孩子的焦虑。

我跟他探讨,孩子毕竟是孩子,他没有成人那么坚强,也不明白那么多道理,有情绪流露是非常正常的,不要急于纠正或开导,要耐心听孩子说完,让他把情绪流淌出来,他关注“死”是因为他对生命有了思考,这很正常,大人不要过分敏感,就事论事就好。这个观点他也同意,答应以后注意。

以上就是我结合“孩子问题”的咨询策略进行的思考。这是最近的案例,这位父亲刚找我咨询一次,孩子也来过一次,我会持续跟他们工作。虽然咨询师要中立,虽然咨询师不能有太强的主观意愿,但我还是希望这个坚强、精干的男人能够挺住,希望这个三口之家能够早日重回幸福。

写于2019年12月23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安逸和 ||从一个案例看“孩子问题”的咨询思路与应对策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wbon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