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事
往往意味着比起同龄人更加明事理,会处事。
懂事的孩子还常常会被赋予“小大人”的名号
因为他们有着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
成年人总是以夸奖的语气说着这个词
也曾让那些早熟的孩子一度以为“懂事”是个褒义词
似乎跳过一些关卡、早早地学会
像成年人那样去思考是一种过人的本领
尽管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
往往是和一些令人不快的经历联系起来的
但,长大真的是一件好事吗?懂事的孩子真的快乐吗?
接下来我们来看个网友的故事:(故事转载知乎 侵删)
我很懂事,小的时候父亲挣得还不多,他说我五岁的时候看中了一个很贵的玩具,他当时买不起,跟我说“太贵,不买,可以么?”,我就点点头走了。
你以为我在夸自己?不是,是心疼,我心疼那个不要玩具的小小孩,如果有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告诉爸爸“我很喜欢那个玩具,但我更喜欢你,虽然我可以不要玩具,但下次如果我下次再有愿望的话,你要满足我”
其实我根本不记得那玩具长什么样子了,我只记得,我不会拒绝,从小到大都如此,或许是家长,或许是同学,又或许是老师,总之他们的请求我从不拒绝,同样的,我也从来不向任何人提要求。
后来,我慢慢发现,我这种善解人意背后,更多的是自卑,我怕对方不高兴,所以我从不提出自己的需求,哪怕我自己不开心一点,也不能惹别人不开心。
我不告诉爸爸我讨厌吃手擀面,因为他喜欢。我不告诉老师我不想替她搬作业,因为这是她的“器重”。我不告诉同学其实我很讨厌她的说话方式,因为我们是朋友。我怕失去他们。
我满满的善意之下竟然隐藏着我深深的自卑。
我曾见过因为一个吃辣一个不吃辣而吵得不可开交的朋友,我曾见过因为要换苹果手机而问父母要六千块钱的孩子,我曾见过撒娇着要对象替自己做这做那的女孩,我曾见过和老师抬杠的学生,我曾见过拒绝让座的青年。
我不知道他们这样做对不对,我只知道我不敢。
我厌烦吵架所以吃什么都行,我体贴父母所以我从不索求,我独立甚至把男友处成了朋友,我尊师重道所以老师说什么是什么,我主动让座不是因为我不累,是因为老人站在那里我难受的还不如自己站起来,我不是道德高,我是怕别人唾弃我。
后来,我学着拒绝。我拒绝同学无礼的要求,我拒绝道德绑架,我拒绝做个乖孩子,我甚至也想学别人大胆的提出自己的要求,哪怕让别人难做,我要为了自己而活,我再也不忍让任何人,任何事了!结果我发现,我更难受了。 我天生就不是那样的人,我没办法像有的人一样去麻烦别人不论对方有没有空,我没办法问父母要钱去满足自己的虚荣,我看见弱势群体就想帮助,哪怕他真的不感激我,我不知道是自己被压抑的太久了,还是我的本性就如此呢?
后来,我就释然了。为什么要刻意改变自己呢?为什么要怀疑自己呢? 如果你不擅长拒绝别人,说明你认为这件事你可以帮,何不帮一把赚个人情?如果你不想啃老说明你愿意去奋斗,那就去吧。如果连男朋友都不想麻烦,说明你自己独立,这也没什么不好。看到老人就想让座,那就让吧,如果你真累趴了,你是站不起来的。
我的心里还是羡慕着那些直爽的拒绝别人,说话带刺,甚至有点无理取闹的人,因为我不敢。就像我曾羡慕同学说她小时候非要父母给她买超过他们工资的玩具,最后得手的那种幸福,我可能一辈子也体会不到。
父母总是要求孩子你要懂事,你要体谅父母。总是告诉我们别人的家的孩子多懂事、多优秀。父母却没有在乎自己孩子那一点点自尊心。
新的脑神经研究表明,过早地成长和成熟可能并非是好事,并且,童年早期的压力还会产生很多负面的影响。
压力会让人提前成熟 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神经科学家Linda Wilbrecht利用老鼠做了两项实验,研究生命早期压力给它们带来的影响。
在2015年的实验中,她和同事发现:压力情境下的小鼠成长和发育更加迅速。
在这个实验中,有一部分被试小鼠,在一天中被和母亲隔离60至180分钟。在这个期间有其他的母鼠会为它们提供“几乎和母亲一样”的照顾,这些母鼠会保持小鼠的温暖,小鼠在这个期间里也总是吃饱喝足。
尽管如此,这个短暂的分离对小鼠来说,也是紧张和压力巨大的——因为通常是有母亲给小鼠提供所有照顾。研究者想要看看这样的压力,会给老鼠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总是处于母亲身边的安全型小鼠,这些压力情境下的小鼠的发育更加迅速。在青少年期,这些小鼠看起来已经和成年鼠无异。
许多临床数据表明很多暮年的老者,他们的人生充满后悔和哀伤,并且很多人尝试用一生的时间去忘却童年创伤发生的那一刻。当提起早期的创伤经历,由于失忆症、连自己伴侣名字都忘记了的他们,却能够非常清晰地回忆起那些创伤的细节。而且每当他们在讲述自己的故事的时候,各种相关的情绪还是会像瀑布一样喷涌而出。这种感觉就像他们又经历了一遍创伤。
所以小编希望父母能给孩子更多的爱和支持,偶尔允许他们有一些不“懂事”的时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