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打卡
这些事曾经历过,刻骨铭心。
一件是工作上的事。早年我在办公室上班,负责整理一些重要会议的记录。看似简单的活,因为自己的拖延和懒惰变得无比沉重。
如果我有及时记录,不拖延的习惯,这项工作也就不值一提了。恰恰相反,每一次开完会,都不着急,想歇一歇,总是将好几次会议记录积压一起,才动手整理,哪怕做起来事倍功半,也不愿做出改变。
这样拖拉做事的习惯,自己心里也知道不好,却不撞南墙不回头,平时无人过问督促,由着自己拖拖拉拉,倒也相安无事。
后来,拖延的惯性越来越大,潜在风险也在增加,自己终于撞上南墙。那一次,我手头将近积压了三四个月的会议记录,大致有上百来页的内容要整理。而且临时通知第二天来人检查,会议记录是重点。
接到通知那一刻,我惊出一身冷汗。这下完蛋了,积压这么多记录怎么整理?明天如果拿不出来,或者出差错,后果会怎么样?
我心里越想越怕,一股莫名的焦虑涌上心头。
检查前的晚上,心情无比沮丧,独自一人在办公室通宵加班。手写记录一份接着一份,许多原始发言因为拖太久,找半天没有着落。整理过程中,写的手生疼,心里还在不断自责,真是欲哭无泪,追悔莫及。
好在通宵鏖战,终于整理出一座小山似的会议记录,检查时没出现什么纰漏。然而,那一刻的我早已身心疲惫,苦不堪言。
整理会议记录事小,可拖延事大。自己这一回痛彻心扉,再不汲取教训也就无话可说了。
另外一件,是个人学习的事。五年前,我兴致勃勃攻读在职硕士学位。从复习考试,到函授学习,一开始都还算顺利。相比全日制读研,在职教育的学习难度并不大,关键是撰写毕业论文,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攻读过程中,果不其然,在写论文上卡壳了。起初是因为思想不重视,准备也不充分,论文选题和撰写提纲完全是漫不经心,应付了事。后来导师找到我,要求大幅度修改,而且要保证时间进度。
那会,我还是大意了。论文提纲改起来非同小可,难度远超出自己的心理预期。也巧,赶上工作有变动,我转去新部门接手新的项目。一时间忙的晕头转向,写论文的事被搁置一边。
这期间,导师来电话询问,同学多次好心提醒。离毕业答辩时间越来越近,而自己仍然拖延,一再拖延。
当时自己的心情有些复杂。原本是写论文卡壳,可面对问题,不去积极处置,想办法解决。当学校提出延迟毕业的建议后,我竟然毫不犹豫答应了。
天晓得那时整个人的状态有多糟糕。一篇论文,拖着不写,进而逃避,最终放弃学业,自己的心理一直承受着怎样的煎熬。
同学毕业时,笑我是一只鸵鸟,顾头不顾腚,只想当逃兵。
以上两件事情的发生,很有典型性,对我触动很大。
经过反思,我发现自己的拖延由来已久,还有不爱整理,不敢直面问题的诸多毛病。
时间一去不复返,往事不再重来。类似会议记录这样的拖沓,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就看怎么去面对,想不想寻求改变。
于我而言,教训深刻,唯有改变。从整理会议记录的事,我时常反思平时的工作生活,不断找出陋习,心甘情愿去改正。
譬如不爱整理。我原来的办公环境,家居生活都不怎么整理,更谈不上习惯,到头来物品经常随手乱放,容易健忘,还丢三落四,弄得自己灰头土脸。
还有拖延的问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拖延不是病,犯起来要人命。
我留心生活,发现饭后洗碗这件小事与整理会议记录很相近。虽然性质不同,但都比较考验人的行动力。
从会后不整理记录,到饭后不洗碗,都想拖沓,下意识的偷懒,缺乏行动力。
我有认识,也有态度,此后在家里饭后洗碗没再拖欠过,都是马上做,决不拖拉。干家务也是运动,饭后洗碗效率高,何乐而不为?
与其坐等幸运光临,不如积极改变,坚持学习精进,让自己变得足够优秀,幸福生活才会悄然而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