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在《劝学篇》中写道“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其实,人的一生不止是少年需要学习,活着的每一天都在学习也都需要学习。
少年时学习,是为了积淀。我们从出生到上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似乎20年左右都是在学校里度过,20年是人生的四分之一,我们用这么久的时间学习就是为了给余生打下好的基础,有了好的基础才能更加游刃有余地处理好青年生活。
青年时学习,是为了成长。到了青年期我们开始投入到工作岗位,当我们到了工作中发现,那些我们曾经学习过的知识似乎并没有什么用。面临新的挑战,我们还要继续学习,这时候的学习以自学为主,而自学能力是在少年时期学习的基础上开展的。青年时卯足劲去学习,我们才能在岗位上尽快成长。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其实学习除了自学还要多向他人学习,只有对标优秀你才能朝着更高的山坡走去。
中年时学习,是为了充盈。人到了中年不管是在物质还是精神上都相对青年来说比较充裕,如果在这个时候还能坚持学习,那么在所在的领域或人群中一定是比较出色的。因为有了前两个阶段的积累,本来各方面的经验和实践都有了自己的一套模式,如果能够与时俱进丰富、完善自己的模式,那么一定会有自己的一套系统的理念出来,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中会进入更加丰盈的状态。
老年时学习,是为了沉淀。到了老年一般都面临着退休,虽然精力可能会有所下降,但是晶体智力却是最高的时候,如果老年还能坚持思考和学习,一方面有益于身心,从另一方面来说 如果将自己前几十年的独特体会、感受,讲述给后辈供他人借鉴,那么这对社会发展来说一定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因此我们要在有限的生命内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增加生命的厚度,过好智慧而从容的人生。

网友评论